小说123

小说123>供销龙耀酒 > 第22章 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(第2页)

第22章 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(第2页)

她听了点点头,拿着书看着,让我从头开始。我就从第一页的第一段开始往下背:“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,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……”

接下来,一段又一段,中间除了几段较长的以外,我一口气背下来半本书。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。其实不止这些,还有“老三篇”,我也能倒背如流。

有那么些日子,全民开展“活学活用”运动。供销社也不例外。无论是经理还是营业员,每天都得背诵根据毛主席语录摘选的警句。

社员们来买货,营业员就要开口提问:“要斗私批修”?接下来顾客必须回答:“很斗私字一闪念”。如是,买卖交易才能进行,否则,通不过还要吓唬你说不卖给你。

有时遇见有文化的买主,营业员一时兴起,问了一段,接着再问几段,两个人就像《智取威虎山》里,杨子荣与土匪对联络“黑话”。你来我往,直到一方败下阵来方能收场。永久供销社的夏才发,专门研究此道,成了整个安国供销社内部学习的榜样。

后来供销社又有新举措,每逢星期二的下午,必须关起大门,搞专业学习政治理论。熟读毛主席的着作。

黄艳玲跟着我来到自强家里继续过春节,这时候我家已经“撤供”了,家谱挂画早已收起来,我那个奶奶早就过世,她没有看见过。有了黄艳玲的存在,家里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。

“大爷大娘过年好,我给您们拜个晚年吧!”

“这孩子,咋不来我家过年呢?大娘我都想你了,准备那么多好吃的还给你留着呢!”

“我妈说大年夜供祖先请神,怕我犯说道,就不让我来,每年过春节我身体都不好。”

“嗨呀,大娘这里啥说道没有,早晚你不得见家谱吗?”

“那行,再过春节我来这里过,好好陪大娘过个年。”

“那你就成媳妇了,该轮到你伺候我啦!”

“哈哈哈……

这时候弟弟妹妹们围上去了:“姐呀姐,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吧,讲《老济癫》……”

天气已经开始渐渐转暖,阳光明媚,微风轻拂。怀着满心期待和些许紧张,我邀请了妹夫纪万林一同前往宝东。

此次出行,我的目的很明确——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,那些关于黄艳玲过往的情况。于是,我俩毫不犹豫地直奔温勇刚家中而去。

温勇刚在县剧院上班,这都是托了他老爸的福,也借了马辰的光。这家伙的社交能力还是不一般,他听说过黄艳玲,认识她曾经的男朋友。见面后,他立刻领着我俩去酒馆喝酒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一趟果然没有白跑,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收获。在路过体育场时,竟然意外地发现了黄艳玲曾经的男朋友!此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在球桌上挥舞着球拍,与对手展开激烈的乒乓球对决。

然而,面对眼前这个人,不知为何,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无名怒火。尽管自己也曾经历过谈女朋友处对象,但对于这种莫名的情绪,一时间,连我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白其中的缘由。

吃过饭喝过酒以后,纪万林前往了他哥哥家中,而我则决定独自一人展开行动,我去了黄奇医生那里。经过一番努力和探寻,终于让我发现了一些端倪:原来黄艳玲曾经交往过的男友可不止一个!甚至可以说,早在学生时代,她便热衷于这种多角恋爱的游戏。

要知道,在那样一个相对保守的时代,如此行径无疑算得上是一种极为前卫、赶时髦的举动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传闻称她曾因与母亲赌气,竟然跟着其中一个男友私奔而去!至于这件事情究竟属于何种性质,目前尚无从知晓。

当我结束调查回到家中后,心情犹如一团乱麻般纠结缠绕,难以理清头绪。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,内心的痛苦也愈发沉重起来。但面对家人时,我却始终守口如瓶,未曾吐露只言片语。

不久,父亲因工作关系前往宝东,这次母亲让他带上了老弟,他们便直奔黄艳玲家中而去,父亲把老弟安顿在那里,然后自己去办事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他们俩竟然在那住下了,一住便是整整两个晚上。这亲属认得也未免过于急切了些吧?

然而对于此事,我倒并未表示出明确的反对意见。说句实在话,打从心底里讲,我着实不大乐意四处去别人家串门子。即便真要去,往往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。

我突然想到了老谭和老徐,转眼挺长时间没见了,现在很想要去拜访他们,打算再从他们那里去看洪吉平师父,最后进一步接近洪小梅。

平日里,没啥特别的事儿要找人闲聊解闷儿,这屯子里,除了洪吉平师父外,我还挺想见见老谭的呢!他俩都是单身汉,我都分别写了文章介绍他们的故事,还跟黄艳玲交流过。

想当年,为了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,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,就在那个时候,离咱们这儿不远的福安农场可是下了大功夫。

原本农场里的所有人员都统统清空,然后就近妥善地安排好了住处。这么做呢,就是为了腾出足够多的地方,好让那些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知识青年们能够顺利住进来。

咱们这个屯子呢,被分配到了来自五个农场的人员。其中,一队分到了足足三个名额,而五队则有两个。

再说说咱这一队的三个人吧,这里头可有两位曾经当过国民党俘虏兵的,一个叫老康,另一个唤作老赵头儿。剩下的那位呢,便是老谭啦。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般的人物,竟然给他们取了个特别统一的名号:“二老改”。

记得当时,是由一队专门派出了一辆马车,风风火火地赶到公社那儿,将他们仨一路接回了屯子里。只可惜,事发突然,时间紧迫得很,根本就来不及准备多余的空屋子来安顿他们。所以无奈之下,只能先让他们暂且在生产队里凑合着住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