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酒水供销协议 > 第22章 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(第3页)

第22章 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(第3页)

社员郑希成一脸严肃地,逐个询问着他们的身份信息。当轮到询问到老谭时,郑希成目光锐利地盯着他问道:“你犯的是什么事儿啊?”

老谭略微低下头,声音低沉地回答道:“盗窃罪。”

郑希成皱起眉头追问道:“盗窃?这是个啥意思呀?”

老谭抬起头,眼神闪烁地解释说:“就是……偷东西呗。”

郑希成紧接着追问:“那你到底偷了啥东西呢?”

老谭犹豫了一下,才小声说道:“一辆自行车。”

老谭回答完便继续洗他的脚,他的举动在郑希成看来也是新鲜事儿。

“咦,这二老改咋还这么干净,大白天的就洗上脚了?”

郑希成从生产队的院里出来感到特别稀奇,他逢人便讲。

老谭名叫谭如虾。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心里不禁暗自嘀咕起来:这名字可真是够古怪、够难听的!但有一点倒确实没说错,那就是他本人的形象跟他的名字居然还有几分相似之处。

“如虾”二字用来形容他再贴切不过了——他长得活脱脱就像一只大虾似的。那张脸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麻子点,背部微微弯曲有些驼背。

不过嘛,他身上倒有一样东西令我十分羡慕不已,那便是他那一口洁白如雪的牙齿。或许正是受到了他这口好牙的影响吧,打那以后,我便养成了每天坚持刷牙的好习惯。

后来啊,老谭和来自五队的国民党兵老徐一起,住进了屯子中央那座小巧玲珑的马架子屋里。想当初,他们可是一行五人结伴而来,但如今,却仅仅剩下他俩相依为伴。

那个老康呢?他来这儿没多久便悄然离去,没有留下只言片语。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,只是后来有传言说,他竟然选择卧轨这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;而同样来自五队的老詹,那位曾经的国民党伞兵,也不知何时离开了这里,从此杳无音信。

再说这老赵头儿吧,他的眼睛不太好使,视力每况愈下。为了治疗眼疾,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积蓄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厚着脸皮跟邻居讨要了几个鸡蛋,又买了足足半斤白酒。

回到家后,他一口气喝下这些酒,然后拿起一根粗实的麻绳,晃晃悠悠地走到南山地头那棵孤零零的柳树旁,毫不犹豫地将绳子系在树枝上,打了个死结,最后把脖子伸进去……就这样,老赵头儿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。

等到人们发现时,一切都已经太晚了。大家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,就地挖了个浅坑,小心翼翼地将老赵头儿埋葬于此,让他得以安息。

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老赵头儿那件破旧的衣兜里面摸索着,终于,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几枚硬币和几张零散的角票,加起来总共才一角零几分钱。

这些钱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,但对老赵头儿而言,也许就是他平日里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全部家当。

此刻那棵树已经倒在了地上。它那翠绿的枝叶散落一地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人间的不幸遭遇。那些人把它扛到了老赵头儿的坟头之上,就权当作是一种祭奠。

自从老谭和老徐两个男人搭伙之后,他们之间便有着明确的分工。每天清晨,老谭总是早早地起床,挑起沉甸甸的水桶,往返于水井与家中,直到水缸被灌满清澈的井水灌满。接着,他又会抱起一捆捆干燥的柴火,走进厨房,熟练地点燃炉灶里的柴禾,开始烧水、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,他还不忘拿起扫帚,认真地清扫整个院子,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。

接下来,老徐则主要负责做饭做菜。他站在灶台前,系着围裙,熟练地切菜、炒菜,炖菜,不时往锅里添加各种调料,让饭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虽然日子过得平淡无奇,但两人各司其职,配合默契,相处得十分融洽,可谓是相得益彰。

每当夜幕降临,吃完晚饭之后,他们那间小小的屋子就变得热闹非凡。原来,由于在这个屯子里,老谭和老徐都算是走南闯北、见识广博之人,所以周围的邻居们都喜欢来到这里听他们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故事。而且,因为家里没有女眷在场,大家进出随意,说话也无需顾忌太多,可以畅所欲言。

记得有一次,我在去上学的途中偶然遇到了老谭。他微笑着拦住我,轻声说道:“久泰啊,能不能麻烦你顺路去一趟供销社,帮我买几个学生本子?”

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。放学后,我赶紧跑到供销社按照老谭的要求挑选好了几本本子,然后一路小跑着送到了他家。自那以后,我与他们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,他们的小屋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我时常光顾的地方之一。

老谭来自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省,那可是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浓厚地域特色的地方;而老徐则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,川蜀之地向来以美食和悠闲的生活节奏闻名遐迩。

老谭的普通话讲得相当标准流利,字正腔圆,让人一听便觉得清晰明了;相比之下,老徐的普通话可就没那么出色了,带着浓重的乡音,有时候甚至会让旁人听得云里雾里、不知所云。所以,每当老徐开口说话时,偶尔我还真没法完全听懂他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不过幸运的是,老徐这人不太善于言辞,平日里跟大家交流的机会并不多,这倒也避免了因为语言沟通不畅而产生太多麻烦。

说到个人素养方面,老谭可谓是颇具文化底蕴,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知识储备都展现出一种儒雅之气;反观老徐,则显得相对欠缺一些文化修养。尽管如此,两人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相处还算和谐融洽。

老谭每年都会定期给远在广东老家的亲人,寄去好几封饱含思念之情的家书。这些信件无一例外都是交由我帮忙投递的。信封上收件人的地址清清楚楚地写着:广东省花山县东方公社东方八队。至于具体的收信人名嘛,好像是他的嫂子,但很可惜,时间一久,我竟然把她的名字给忘记啦!

老谭还有一支做工极为精巧别致的钢笔,那笔尖犹如灵动的舞者,随时准备在纸面上翩翩起舞。

记得有一天,他突然对我说道:“要不你去外面买支价格只需几毛钱的笔吧,只要能够正常书写就成,然后咱俩互相交换一下使用如何?”

当时,我一听这话就连忙摆手说道:“那怎么能行呢?这不成了我占你的便宜啦!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