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酒水供销协议 > 第5章 忙人不必论英雄(第1页)

第5章 忙人不必论英雄(第1页)

我的师父洪吉平那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人物啊!他在我们整个文艺宣传队里都称得上是核心般的存在。

毫不夸张地讲,如果没有他在身旁指点和帮衬着,我恐怕连一步路都难以迈出去。

洪吉平一直跟他的哥哥、嫂子居住在一起,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。

说起他们家呀,还颇有些故事。他的父亲曾经是位手艺精湛的皮匠,但很可惜,早在多年前便已与世长辞了。

听人讲起过,在洪吉平尚且年幼之时,他的父亲便将他送回了吉林老家,让他去学习能够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。这其中就包括算卦和说大鼓书两项技艺。

然而,在我与他长时间的相处和交往之中,却从未有幸聆听过他亲自说唱那精彩绝伦的大鼓书。

每当提及算卦一事时,他总是略显无奈地说道:“这么些年来都没怎么碰过啦,好多东西都已经忘得差不多喽。要是真想再重新拾掇起来,那可得去找个对此真正精通的明白人,从头到尾好好地理一理才行呐。”

有一次,我好奇地询问他对于光线和颜色是否有着些许印象,结果他苦笑着回答道:“唉,我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是先天性失明,哪里能知道啥叫光、啥又叫颜色哟。”

实际上,据他母亲回忆,在他尚处年幼之时,不幸罹患了由眼睑天花引发的双目失明病症。

那时的她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,出于爱子心切,竟强行掰开孩子的双眼查看,未曾料到此举激怒了潜藏其中的天花病毒,从而导致病情急剧恶化,最终致使他落下了终身残疾。所幸的是,尽管遭遇如此重创,但他终究还是保住了自己的生命。

在生产队中,由于身体残疾的缘故,洪吉平所能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,仅有一种——铡草。这项工作通常需要三人协同完成:一人负责将草料送入铡刀口,两人则合力操作铡刀进行切割。

其中,入草之人还需肩负起磨刀这一重要任务;至于洪吉平,则要在另一名伙伴的引领和协助之下,前往场院来回搬运谷草。

我时常会前往生产队的草棚探望他。每一次见到他时,他总是静静地伫立在那个特定的位置上,双手紧紧握住铡刀的横木梁子,一下又一下坚定而有力地按压下去。紧接着,便会传来一阵清脆悦耳、富有节奏韵律的声响——那是铡刀切割谷草所发出的独特声音。

这声音仿佛具有某种魔力一般,能够穿透层层墙壁与空气的阻隔,远远地传播开来。即使你身处在屋外头距离颇远的地方,也依然能够清晰地听到它。我心中充满好奇,特别渴望能够替代他去尝试干一下这个活儿。

然而,当我信心满满地握住那根木梁子时,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。起初,无论我怎么用力按压,它都纹丝未动,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牢牢固定住一般。

好不容易按动了一点,但却完全无法与其他伙伴的动作协调一致,整个节奏变得杂乱无章,让人手忙脚乱。这样一来,这活儿自然也就没法继续干下去了。真是应了那句老话:看着容易做着难啊!

我和洪吉平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接触,大概得追溯到我临近毕业的时候。至于当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突然萌生出向他学习拉二胡的想法,说实话,时至今日我已经回想不起来了。或许只是一时兴起,亦或是被二胡那独特的音色所吸引吧。

不过,我心里很清楚,自己天生就缺少音乐细胞。所以,如果想要学好拉二胡,肯定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行。毕竟,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技艺。

在民间,其实有不少老艺人,他们虽然并不识简谱,但拉起胡琴来却是行云流水、悦耳动听。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对“啷当韵”的精通。

这类人生来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感知能力,哪怕只是随便哼出一个曲调,他们都能迅速地在乐器上将其完美演绎出来。就像那些擅长吹喇叭的匠人一样,无需乐谱,仅凭感觉便能奏出美妙的乐章。

然而,与其他人不同的是,我似乎天生就缺乏这样的音乐天赋。所以,对于我来说,如果想要掌握演奏一首歌曲的技巧,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学会如何唱谱子。

这意味着,如果我期望能够熟练地拉起某首动听的曲子,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将这首歌曲所对应的谱子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,逐字逐句、逐音逐节都不能出现差错。

那个时候,每当看到洪吉平时,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羡慕之情。他简直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天才!不仅对各种类型的胡琴驾驭自如,演奏得美妙绝伦,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,他居然还精通简谱。

更为神奇的是,由于他熟悉盲文,所以哪怕只是在收音机里听过两遍的歌曲,他也能凭借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和独特的技能,迅速地用盲文将其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。

此外,他还时常通过邮政渠道从遥远的北京订购大量的盲文书籍呢!这些珍贵的读物包括了许多经典的样板戏剧本,如大家耳熟能详的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红灯记》以及《沙家浜》等等,其中自然少不了它们详细且精妙的曲谱部分。

就在我即将高中毕业之前,机缘巧合之下,我开始跟随洪吉平学习识读简谱。这段学习经历可以说是建立在一种相互受益、彼此促进的良好模式之上的。

记得有一天,当我偶然间来到邢连志家中时,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已经略显泛黄陈旧的小册子——《天仙配》。怀着好奇之心,我轻轻翻开书页,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段又一段带着谱子的优美唱词,仿佛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迫不及待地向我诉说着那些动人的故事。

那时的我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,然而有一天,当我不经意间提到这小册子的名字时,没想到他竟表现得异常兴奋。只见他双眼放光,迫不及待地说道:“那可是个好东西啊!快借给我看看吧。”看着他如此急切的模样,我二话不说便去借来了那本书。

当我将书拿到他面前并开始念给他听的时候,他不停地连连点头,嘴里还念叨着:“对对对,就是它,就是它!我一直都在苦苦寻找这本书呢,今天可算是被我给找到啦!”言语之间难掩激动之情。

紧接着,他满怀期待地请求道:“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把里面的内容抄下来呀?”

见他这般渴望,我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从那之后,每个星期天便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抄写时间。

到了周日,洪吉平总会早早地准备好他的盲文纸、笔以及那块铜制的写字模板。一切就绪后,我们便开始有条不紊地按照书中的顺序逐段往下抄写。

每抄写一小节的谱子时,我都会详细地向他描述其中的音符情况,比如这里要拉6,哪里是嗖5;哪些是低音,哪些又是高音或者中音;每个音符分别占几分等等。而他则会认真聆听我的讲解,并一边用心记忆一边轻声哼唱出来。偶尔遇到我唱错的地方,他也从不厌烦,总是耐心地重新教我一遍,直到我完全掌握为止。然后,我们才会继续往下进行下一段的抄写工作。

就这样,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,终于成功地将整部黄梅戏《天仙配》的词曲全部抄写完毕。与此同时,令我意想不到的是,通过这段时间与洪吉平一起学习和抄写的过程,我竟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如何识别简谱。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,也是这段经历带给我的宝贵收获。

洪吉平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呢!他不仅胡琴拉得令人陶醉,唱起歌来更是韵味十足,水平相当之高。每到冬季来临,大队要排练各种精彩的文艺节目时,他必然会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队员。像排练经典剧目《智取威虎山》和《沙家浜》时,剧里那些难度颇高、情感丰沛的唱段,可都得靠他亲自教大家演唱才行。

在高中上学时期,有一次去一个生产队劳动。不知道这究竟算是一种幸运呢,还是令人感到惋惜。就在那几日,天空像是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般,雨水接连不断地倾泻而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