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妃宫中,今日热闹非凡,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。
宜妃端坐在主位上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看着眼前的两个儿子,满心欢喜。
胤瑭大声说道:“额娘,您可知道,皇阿玛如今可重视我了!让我当了皇家商会会长呢!
往后我带领皇家商会征战海外,要给大清带来数不尽的财富。“
宜妃看着胤瑭那活蹦乱跳的模样,又好气又好笑,嗔怪道:“你呀,都这么大了,还是这般毛躁。虽说皇上可这皇家商会事务繁杂,你得沉下心来,好好打理,切不可出了岔子。”
胤瑭拍着胸脯保证道:“额娘,您就放一百个心吧!儿子一定把这会长当得妥妥当当,让皇阿玛刮目相看。”
胤祺也在一旁好好叮嘱着。
宜妃看着两个儿子,心中的担忧早已烟消云散。
以往对胤瑭的担忧,如今也化作了满满的骄傲。
待两个儿子告辞离去后,宜妃的贴身大宫女秀兰满脸笑意地快步走进来。
她走到宜妃身边,凑近说道:“娘娘,您猜怎么着?今日永和宫可有热闹瞧了。”
宜妃挑了挑眉,好奇道:“哦?说来听听,永和宫能出什么事?”
秀兰便将永和宫发生的事情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宜妃。
宜妃听后,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容,冷冷地说道:“德妃一向如此,脑袋不清楚。
她也不想想,大儿子才是能撑起门户的关键,不好好安抚,反而一味地往外推。
还有四福晋,她也不知积点德,整日磋磨人家。”
宜妃越说越气,“哼,这么大年纪了,还总装出一副温婉的样子,如今皇上都不去她那儿了,我看她以后还怎么装。”
秀兰在一旁附和道:“娘娘您说得太对了。德妃娘娘这般行事,也难怪四阿哥和她不亲近。”
宜妃微微点头,说道:“可不是嘛。她这般偏心,往后有她后悔的。
咱们就等着瞧,看她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。”
说罢,宜妃靠在椅背上,脸上带着一丝得意,似乎在期待着看德妃更多的笑话。
沈昭昭想着自己不久要搬去承乾宫,身边得有一些得力的人。她就去找康熙了。
此时康熙正坐在书桌前,案上堆满了奏折,专注地审阅着。
沈昭昭轻咳一声,:“皇上,臣妾贸然前来,打扰您了。”
康熙闻声抬起头,一见到沈昭昭,脸上瞬间绽放出一抹温柔笑意,随手放下手中朱笔,说道:“昭昭来了,快过来,坐到朕身边。”
沈昭昭款步走到康熙身旁,微微欠身,带着几分娇嗔又满含期待地说道:“皇上,臣妾想着过段时间要搬去承乾宫,发觉得身边人手不够得力。
这宫中诸事繁杂,臣妾一心想把承乾宫打理得妥妥当当,可实在缺几个能信得过的人帮忙。
皇上,您能不能……”说到这儿,她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,满含期待地望着康熙。
康熙听后,思索片刻,说道:“这有何难。朕倒是想起一位关嬷嬷,从前在朕身边伺候多年,做事极为稳妥,忠心耿耿。
把她派去承乾宫,帮你掌管内务,朕也放心。”
沈昭昭一听,眼中闪过惊喜,连忙谢恩:“多谢皇上,皇上想得如此周到,臣妾真是感激不尽。”
康熙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,笑着说:“你呀,就会哄朕开心。只要你在宫里能舒心,朕做这些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沈昭昭顺势依偎在康熙怀里,撒娇道:“皇上,那贴身伺候的宫女,还得劳烦您再帮臣妾选两个。
往后臣妾的衣食住行,可都得靠她们呢,一定要得力又能让臣妾信任的。”
康熙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,说道:“好,明日朕便让梁九功去内务府,把里头得力、信得过的宫女都找来,任你挑选。”
第二日,阳光洒在紫禁城的宫墙上,泛起金色的光晕。
沈昭昭带着小柱子,去了内务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