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尘的指尖轻轻拂过书架上那本布满批注的《神经哲学前沿》,泛黄的书页间还夹着几张写满公式的便签。
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历史的厚重感:"在现代生物学诞生之前,意识就已经是无数哲学家毕生追寻的终极命题。
早在古希腊时期,公元前387年的雅典学院,梧桐树荫漏下细碎光斑,柏拉图握着一截橄榄枝,在沙地上画出一个幽暗洞穴——洞内的囚徒被锁链束缚,只能看见洞壁上晃动的影子。
他问弟子:若这些影子是他们认知的全部,当真相突然降临,他们会选择相信光明,还是逃回虚幻的阴影?
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中构建洞穴寓言,试图解释人类认知的本质,就像用一个故事谜题解释人类如何认知世界。
而东方的《奥义书》也在探讨梵我同一的哲学思考,思考我和宇宙万物的深层联系。"
直播间弹幕飞速滚动:
【文化碰撞】"原来东西方老祖宗都在为意识头秃!"
【考古魂动】"救命!突然想重刷《理想国》找彩蛋"
【脑洞大开】"盲猜《三体》智子锁死人类意识也是受了洞穴寓言启发?"
骁睿握着电话的手微微收紧,忍不住插话:"等等!你是说,东西方的先贤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?"
"没错!"洛尘点头,"他们将这个宏大的问题,拆解成了三个永恒之问——
我是谁?
我从哪里来?
我到哪里去?
然而,过去两千多年间,无数智者前赴后继,却始终未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。"
弹幕瞬间炸屏:
【哲学哀嚎】"苏格拉底都答不上来的题,现在还要折磨我!"
【玩梗大师】"建议去问派大星:我被海风吹到哪里去了?"
【深沉思考】"突然理解为什么说哲学是人类永恒的乡愁。。。"
骁睿目光快速扫过电脑屏幕上实时更新的论文数据库,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:"洛尘,你这么一说,突然觉得哲学和科学对意识的探索,就像两条看似平行却又隐隐交汇的道路!
但为什么哲学家们耗费千年都没能彻底解开这些谜题呢?"
洛尘眼睛一亮,快步走到黑板前:"关键就在工具差异!
传统哲学就像用纯脑力搭建模型,靠思辨和逻辑推演,却缺少验证的实验工具箱。
1637年的欧洲,《圣经》教义仍是绝对权威。笛卡尔在荷兰的阁楼里,冒着被宗教裁判所审判的风险,用鹅毛笔写下我思故我在——这不仅是对意识存在的确认,更是向教会灵魂神授论发起的挑战!他巧妙地将我从上帝的绝对掌控中剥离,为后来神经科学研究意识的物质基础埋下了火种。
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,相当于确认了意识的存在,但却没办法拆开意识黑匣子看它怎么运作。"
弹幕激烈交锋:
【科学至上】"所以说没实验都是纸上谈兵!哲学家该学学Ctrl+S保存数据"
【哲学反击】"楼上肤浅!没有哲学思辨,你们连研究方向都找不到!"
【吃瓜不嫌事大】"建议哲学家和科学家来场辩论赛,我押科学队输(狗头)"
"所以现代科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?"骁睿追问。
"正是!"洛尘一边画着量子神经网络示意图一边解释,
"2023年,《自然》杂志发表了MIT团队的研究,他们用高分辨率脑成像技术,就像给大脑装了高清摄像头,
第一次拍到意识产生时,默认模式神经网络——也就是大脑休息或回忆时活跃的神经网络,像大脑的后台管理系统。
当你发呆、做白日梦,或是回忆初恋时,这个系统就会自动启动。
MIT团队发现,当人们思考我是谁这类哲学问题,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就像被按下开关的霓虹灯带,与丘脑区域产生强烈的同步振荡——就像深夜里两个默契的鼓手,在寂静中敲打出意识的节奏。
这说明现代神经科学、量子生物学的新工具,正在帮我们撕开意识的神秘面纱!"
弹幕疯狂刷屏:
【恍然大悟】"原来我发呆时大脑在偷偷搞科研!"
【技术崇拜】"MIT永远的神!建议给显微镜刻意识观测专用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