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建议陇右各部警惕起来,暂停与其互市。只是大唐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。”
“准,开了春得让边境操练起来,随时应对,再明旨云中,让其随机应变执行以粮换棉的政策。”
“是,松赞干布已征服苏毗,击败羊同,统一了分散的各个部落,将都城从琼结迁往了逻些,
臣觉得应遣使者与其接洽,让其遵守大唐与草原各族的约定,
另臣听说松赞干布派人去了云中,私下联络秦都护交易棉花,想必应是缺粮了。”
房玄龄连忙出列回道:“陛下,此事既已定为国策,不可半途而废,可下旨询问都护府的应对之策,
我等不了解详情,最好不要胡乱指挥。臣建议再增加伊州军事实力,以保护商路,
同时震慑高昌阻断丝路、劫掠商贩的行为,驻军屯田,将其打造为西域的后勤中心。”
侯君集一滞,我靠,你是说我胡乱还是说陛下,抬眼看了眼李世民,见李世民眉头紧蹙,等着答复。
“玄龄所言,颇有道理,派乔师望率三千骑兵进驻伊州,防备高昌,守护商路。”
侯君集出声应是:“陛下,高句丽、百济和新罗如今纷争不断,
似是与秦驸马的商贸往来有关,臣请为稳定局势,派遣使者从中调停。”
李承乾见侯君集两次提到秦浩,皱了皱眉,想了想自己如今的处境,没有言语。
李世民大手一挥:“此事兵部暂且不需关注,若百济新罗使者有求之时再商讨不迟,可还有其他事吗?”
高士廉快步而出,献上书册:“陛下,氏族志已修订完成,请陛下御览。”
李世民翻开书册,目光仅是一扫,便心中来气:“你这谱牒是给朕看的,还是给崔卢李郑看的?”
殿内群臣噤若寒蝉,高士廉擦擦额头的细汗:“臣遵武德旧例,以崔卢李郑为甲姓,此乃魏晋以来数百年之传统。。。”
“崔氏竟列第一?朕问你,崔民干有何资格?你这是要教朕如何处置天下士族?”
李世民拍案而起:“朕问你,崔民干可曾随朕平定薛举?卢氏子弟可曾在虎牢关执戈?
朕的江山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,他们凭什么躺在祖宗牌位上卖婚求财?”
魏征出列说道:“陛下息怒,士廉之心在于维系门阀声望,然今时不同往日。。。”
李世民摆手打断:“朕非不知门阀根基,但若任由崔氏凌驾于皇族之上,朝廷颜面何在?
你等可记得,当年朕欲与士族联姻,他们竟嫌朕非五姓七望!”
长孙无忌趋前半步:“陛下所言极是,臣以为当以今日官爵定高下,方显我朝新气象。”
高士廉伏地叩首:“臣谨遵圣谕,只是。。。。。。“
“只是什么?“李世民将御笔掷在案上,将书册丢到了堂下,
“朕要的是崇重今朝冠冕!你这谱牒,李唐宗室列第三,外戚窦氏列第五,崔氏倒成了第一。
这是要让天下人知道,崔家比朕的江山还贵重?“
高士廉再次叩首:“臣知错,然旧谱沿用已久,骤然改动恐生事端。。。”
李世民不禁冷笑:“事端?朕平窦建德时,崔氏子弟可曾助朕一臂之力?
今修氏族志,当以李唐宗室为首,外戚次之,有功之臣再次,其余旧族按官品高下排列!”
房玄龄轻咳一声:“陛下圣明,如此既扬国威,又安功臣之心,臣附议。”
李世民声音冰冷:“高士廉,限你一月内重订族谱,孰轻孰重,好自为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