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山大帐,唐俭看着颉利那如丧家之犬般的神情,心中不禁冷笑。
四年前,颉利何等威风,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。
微微一笑,语气平静:“颉利可汗,突厥南下骚扰边关,陛下只是让代国公意思一下,
没想到他们把定襄都打了下来,实在是有些过份,
陛下仁德,念及往日情谊,已令李靖大军停止进攻。只要可汗依言行事,大唐定会宽宏大量,既往不咎。”
颉利终于松了口气,不管李世民说的是真是假,只要停止进攻就行,现在需要的是时间。
“此话当真?唐使说说本可汗要如何做才能得到大唐陛下的原谅?”颉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。
“让铁山的将士放下武器,向李大总管请降,颉利可汗需到长安亲自向陛下求得原谅,如此方能停止干戈。”
颉利沉默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挣扎,长叹一声:“好,本可汗答应便是。只是长安路远,本可汗需要些时间准备。”
唐俭心中一动:“可汗放心,陛下宽宏大量,不会为难于你。只要可汗有诚意,时间自然不成问题。
不过,为了表示诚意,可汗需先命铁山的将士放下武器,向李靖大总管请降。
如此一来,双方才能互信,停战之事才能顺利进行。”
颉利点了点头,心中暗自盘算:“好,本可汗这就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谈。至于定襄和长安那边,还望唐使能多多美言。
休息的大帐已准备好,还有美人相陪,唐使先好好休息一下。”
看着唐俭离去的背影,颉利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:“李世民,你这老狐狸!今日我暂且忍下这口气,总有一日,我会让你付出代价!”
-----------------
李靖带着一万精兵,奔袭铁山,将所有滑雪板都交给了李积,让其带领一万精兵前往碛口埋伏,阻断颉利北逃之路。
雪实在太大,能见度不过数步,每天只能勉强走十五里,
两天两夜后,大军到达了阴山脚下,李靖下令全军放慢脚步。
北面就是颉利驻扎的铁山了,应当很快就能遇到突厥的部队,
“正则,突厥扎营的特点,不设障碍,远远派出斥候,为防有漏网之鱼回去报信,遇到斥候,一律斩杀,不留活口。”
果然行进到约二十里时,遇到了几波小股的突厥骑兵,秦浩即使箭术通神,也没办法做到一个不漏。
风雪渐息,不利于突袭,李靖下令扎营,等待时机。
颉利听闻逃回的斥候禀报只有两三百人,有些不以为意,这点人马应当不是李靖的大军,看了眼帐中的唐俭,只以为是散兵交战。
-----------------
二月初八大雾,经过两日的休整,李靖觉得迎来了最好的时机。
“秦浩听令,你领三百骑兵直冲颉利中军营帐,发出哨音,大军随后跟上。”
“末将得令。”
三百骑兵向铁山奔驰,一路上射杀了几股斥候部队,队伍渐渐靠近了颉利的大帐,大约十里之处,秦浩下令停下。
“趁着大雾,让战马休息一下,稍后准备冲锋,胜败在此一举。”
全体队员休整一番,纷纷跨上战马,秦浩一声令下,全体骑兵向着颉利的大帐冲去。
-----------------
几日来,打散的突厥兵陆续逃回了铁山,归拢了一下也有三万余人,加上铁山的守军,颉利顿时又有了底气。
士气虽然低落,可只要恢复一段时间,也不是不能一战。
想及此大喝一声:“来人,将唐使请来。”
唐俭进入大帐之时,有些不悦:“颉利可汗,本使已经等了几日,为何仍不见可汗动身啊?
如此没有诚意,难道是还要刀兵相见?”
颉利笑道:“唐使勿怪,陆续有溃散的兵士回归,耽误了行程,本可汗已决定三日后便动身,亲赴长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