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首与道岳听闻公主有请,不敢怠慢,快步来至孤儿院前。
二人行个合十礼道:“不知公主大驾光临,有何吩咐?”
长乐开口道:“这家长乐孤儿院乃是桃源庄开办,如今孩子越来越多,衣食尚无着落。公子想与二位禅师探讨一下应对之策。”
二人有些不解,抬头看了眼门上的牌匾,微微有些皱眉。
秦浩笑道:“二位禅师今日能来此孤儿院,便是缘法。这世间诸般法门,皆怀慈悲之心,我等所为,不过是想为这些孩子求一份福泽。
佛法与道法,虽形式有别,根源却相同,皆在引人向善、护佑生灵。”
道岳禅师微微颔首,双手合十道:“道友所言,不无道理。
老衲方才观这孤儿院,虽地处尘世喧嚣之中,却也有几分静谧祥和之气,想必也是道友一番苦心经营所致。”
智首禅师也接口道:“我佛慈悲,不知要如何为道友助力?”
秦浩微笑看着青莲与远处玩耍的孩子们,眼神中满是慈爱:“这些孩子皆是无辜受苦之人,若能得神佛庇佑、道法滋养,日后必能成为我大唐的有用之才。
今日相邀二位禅师,也是我等共同为他们尽一份绵薄之力。”
说罢,秦浩带着二位禅师在孤儿院中四处参观,讲解着自己对孩子们未来的规划和期望。
二位禅师听着秦浩的讲述,心中也不禁对秦浩的善举和远见暗暗钦佩,却始终不解这与自己二人有何关联。
重新回到院门口大缸前,秦浩行了个揖礼,开口道:“二位禅师,久负盛名,今日邀请二位前来,在下想与二位探讨一下这孤儿院中的灵气一事。”
智首与道岳对望一眼,都觉诧异,怎么听着这话说的不像是个修道之人所言,倒有点像是个骗子。
看了眼一旁未发一言的长乐公主,智首开口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秦浩微微点头:“在我看来,道似那山川河流,自然流淌间蕴含着天地秩序,无为而化育万物;
佛如那浩渺星辰,以慈悲之光普照着世间生灵,度化众人脱离苦海。
二者虽起源有别,路径各异,然所追求的莫不是人心的宁静、灵魂的升华与世间的祥和。
道讲顺应,佛说因果,恰似这孤儿院中的孩童,无论接受何种教化,最终所求皆是成长为良善之人。
在下不才,以此缸置于孤儿院前,以道法之自然为引,借这方土地的生气滋养,盼其孕育出一番神奇景象。
我观此地有灵韵汇聚,恰似那混沌未开的太虚之境,虽不见其形,却能感其蓬勃之力。
这大缸虽为凡物,却可承载这无形之气,在这灵气的孕养下,定能生出不凡之变。
待其功成之时,缸体或现祥瑞之光,或生奇异之象,皆是这灵气具象的展现,也算是我对道之精妙的一次笨拙践行。”
智首双眼微眯,开口道:“道友今日此举,倒是颇有深意。佛道之论,自先辈起便各有千秋。
只是这孤儿院,老衲观之只是平常之地,却被道友赋予这般期望,老衲实难即刻看透其中关窍。”
说罢,双眼闭合,双手合十,轻轻捻动手中佛珠。
道岳也微微点头:“智首师兄所言极是。道法既讲自然,如何能让此缸生出异象,而又不违背其顺应之理?老衲闻道友之言颇似旁门左道。”
秦浩神色坦然,拱手笑道:“正如道家所言,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这灵气的汇聚,便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这孤儿院的一方土地,为孩子们带来祥和。
而从佛之观点论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报的具象化体现?
孩子们本就身世堪怜,这大缸所引之神奇,或许正是上天垂怜,欲借这看似平凡之物,护佑这些无辜孩童,
此乃顺应天意,又怎会是禅师口中的旁门左道呢?”
智首停止手中动作,睁开双眼,摇头道:“道友的心意固然可嘉,但这其中的变数难以预料。
我佛慈悲,也讲究因果循环,种善因,得善果,但这善果亦非是强求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