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贞观逆旅归乡之途笔趣阁最新章节 > 第222章 筒车国债初试水遭贬益州开支渠(第2页)

第222章 筒车国债初试水遭贬益州开支渠(第2页)

有识字的仔细看了看,便向周围的人群大声讲着上面的信息:“是个什么国债,就是朝廷发行一种券,鼓励百姓购买,券的面值与银钱等值,借期一个月,月息四分,这上面强调的是朝廷背书,到期在县衙兑换,与利息一同换回。”

百姓听闻都交头接耳,“朝廷都到了借钱的地步了?是不是会打水漂啊?”

“那不能吧,大唐如今可不像隋朝那时候了,况且之前大旱之时,朝廷解决得还是很快的,可能是救灾缺钱了吧?”

“你可别瞎说,那上面不是写了,国债用于筒车制作,专款专用的吗?”

“哦,筒车先制作出来,售卖到大唐十道,然后回拢银钱后再给百姓们兑换回去,连带利息,听着倒是不错。”

看守公告的衙役大声喊道:“你们都听仔细了啊,每人最多购买一贯,多买可不行,陛下怕你们没有银钱过活。”

这下众人有些心安,这事看来陛下心里有底啊,还不让多买。一时间人纷纷散了,回家商量去了。

待到傍晚时分,县衙里便接满了百姓,一百文的居多,五百文的也不少,都想着挣那几文几十文的月息。

可苦了两个县衙的人,这查案的事还在忙碌,紧接着便要忙活这事。

户部派下来的官员盯着,也没法偷懒,直到净街鼓都响了,还有与县衙同在一个坊的百姓排队登记。

消息传到宫中,听着高福的汇报,李世民颇为高兴,“秦浩这个臭小子的招总是这般好使,你说朕怎么一看见他就生气呢?”

高福呵呵傻笑,吹捧道:“陛下,咱大唐人才济济,像秦县子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,大唐必会迎来盛世。”

李世民闻言抬头,冷冷道:“比比皆是?你再找一个出来看看?”

高福顿时尬住,轻打了一下脸颊道:“瞧老奴这张破嘴,整个大唐也不过就一个秦县子。”

李世民又问道:“那就一个秦浩,还会有盛世吗?”

高福想哭,跪地道:“陛下啊,老奴想说的是,有陛下就有盛世,和秦县子没啥关系。”

“以后想好了再说,少惹朕生气,学学秦浩,气朕的同时至少给朕带了好东西。光用嘴说有什么用,去吊唁的官员都回来了吧?”

高福擦擦额头的冷汗,回道:“都回了,房相和太子还去了尚书省商谈筒车制作与售卖的事宜。”

“太子倒是有所长进了,之前的策略有些不好。秦浩之前不就是说有些地方买不起,可以以村的形式到县衙办理无息贷款,县衙支付朝廷款项后,再由村中按月归还本金的吗?为何不如此做,朕也觉得此计甚好啊。”

高福喏喏道:“老奴不知。”

李世民看着高福咬牙道:“你滚下去吧,看见你就来气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

云消雨歇,李世民满足的搂着杨妃,“杨妃,今日朕像是年轻了十岁。”

杨妃苦着脸道:“臣妾身体孱弱,不能让陛下尽兴,是臣妾的罪过。”

李世民摇头道:“杨妃满身的香气,着实让朕有些兴奋,故而动作有些凶狠,若不是念及杨妃的身体,朕还想再来一次,这个鹿茸丸当真威猛。”

“陛下,要爱惜龙体呀,男欢女爱要适可而止。陛下日日操劳,也要多多滋补才是,这等烈药还是少服为妙。”

“杨妃误会了,此是补药,只是朕的身体强壮,故才有此作用。不说此事了,最近恪儿可有消息传来,在益州可还顺利?”

杨妃叹道:“恪儿才去益州,人生地不熟的,诸事都要亲自过问,信中说没有得力之人,唉。”

李世民笑道:“杨妃不必担心,朕已给他选好了长史人选,即日便去赴任。”

杨妃喜道:“多谢陛下疼爱恪儿,不知是何人?”

李世民叹了口气,“吏部尚书高士廉。”

杨妃顿感惊讶,坐起身子道:“陛下此言当真?高尚书为何会去益州都督府做个长史呢?”

李世民看着坐直身子的杨妃又有些火热,“王珪欲给朕上奏官员违法事件,因牵涉到高家子弟,便将奏折委托给高士廉递交给朕,意思是想让高士廉大义灭亲。

不想高爱卿却扣下了奏折,迟迟未有上奏给朕,昨日早朝之时王珪直接弹劾,朕将其贬到益州任都督府长史。

正好年中之时都江堰旧渠之外要另开支渠,想着恪儿刚到任不久,派个老人去助他一臂之力吧。”

杨妃满脸笑容,一个饿虎扑食,“陛下,臣妾又有了气力,今夜定要让陛下尽兴。”

李世民来者不拒,一个翻身上马,红帐摇曳,烛影昏黄。一时间,翠被翻红,鸳鸯交颈,云雨巫山梦几分。

-----------------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