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日我跟着大郎,张龙让我先吃。”赵虎也含糊不清的回道。
“一会吃完,把张龙叫过来,在家干点活。今天我们两个皇宫的走起。”
赵虎登时兴奋了,大口的吃着这暄软的叫馒头的东西,真好吃啊。
胡饼那是什么破玩意。秦浩心道,真真是由由俭入奢易啊。
吃完早餐回到正屋,见榻上收拾干净了,床单也都收走了,心里忽然有点紧张,
春兰知道,问题是其他人不知道啊,该不会误会我把大丫破了血吧。
哎妈,得赶紧和春兰说一声,可千万别弄叉劈了。
春兰看着少爷心中发笑,心想那么大一片血迹,和洞房的能一样嘛,看来少爷也不太懂啊,还以为少爷啥都懂呢。
洗漱完毕,春兰给少爷戴好幞头。不得不说,人家戴得就是紧实,稳当的不歪。
张龙来到门口问道:“大郎,唤我何事啊?”
秦浩招招手,拿过桌上的纸笔,快速画了个有点像小房子的图画,中间画了个小人,侧面开了一扇门。
张龙挠挠头,表示没看懂,秦浩笑着给他解释,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木板房,这才恍然大悟。
又讲了下靠一侧墙面的位置,要在墙上开好孔,再采买点石板与木板,
石板铺好地面,用石灰密封好,作好走水的管道,就用后院那间客房隔出一半来做就好。
又和张龙说了牌位的事,张龙痛快的应着,“大郎放心,我做了这些年衙役,街坊里人还是认得多的,好办。”
赵虎兴冲冲的在门口叫着:“少爷啊,马车都准备好了,咱们啥时候走啊?”
秦浩站起身拉开房门,大手一挥一个响指,大声道:“出发。”
此时的太极宫,早朝已近半程,杜如晦因身体原因,李世民让其在家中安心养病,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。
中书舍人李百药再次上书请出宫女,李世民也批准再放出一千宫女。册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。
后半程魏征火力全开,一个人上演了整部电影的后传。
不仅痛陈了灾区官员的种种恶行,选了几个代表性的官员指明为何非杀不可,并上呈了连夜写好的奏折,
详细建议并解释了科举改革的刻不容缓、大唐十道按察使的人员转换、各地设置义仓的迫切性、设立盐铁使的必要性等重大主张。
李世民十分重视这道奏折,表示要朝后与尚书省再议。
最后魏征着重强调了此次赈灾过程中的功劳,制盐与收蝗两项举措解了灾情的一大半,
并解救了近两万名被卖儿童,功劳甚大,建议重赏。
李世民看了眼房玄龄,房玄龄会意,出班道:“陛下,魏大人所言甚是。
此次灾区情况危急,幸得魏大人不辞辛劳,深入灾区查访,方使得诸多问题得以明了,
其呈奏之各项主张皆切中时弊,实乃为我大唐社稷之长远考量。科举改革关乎人才选拔,为国家之根基;
十道按察使关乎地方吏治清明,义仓之设关乎民生安稳,盐铁使之立关乎财政收支,此皆国之大事,不可不慎重商议。
而制盐与收蝗之举措成效显着,解救百姓于危难,实乃大功一件。
依臣之见,对于有功之人当予以重赏,如此方能激励更多臣子为朝廷效力,为百姓谋福祉。
至于具体赏赐之事宜,还需陛下与诸位大人共同商讨,拟定一个妥善之法。”
李世民微微点头道:“房相所言有理。魏相此次赈灾尽心尽力,所提建议皆具真知灼见,朕心甚慰。
关于赏赐之事,朕已会同三省议定赏赐。”冲高福点了下头,高福会意接过圣旨张开,大声朗读。
门下:
今有秦浩,才德兼优,勋绩卓着,实乃邦国之良才,朕心甚悦,爰降明诏,以褒其功。
秦浩心怀社稷,献制盐之法,改良旧制,致盐产丰盈,此诚利国之大事,泽被万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