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子顿了顿,猛灌一口酒,砸吧砸吧嘴,继续说道:“潘千总当时就像那战神下凡呐!他手持长刀,身先士卒,带着兄弟们跟建奴拼杀。那刀光霍霍,建奴的鲜血溅得他满身都是,可他眼都不眨一下。为了给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,他一人就砍翻了十好几个建奴。好不容易突出重围,带着剩余的兄弟们,在那冰面上一步一滑地往回逃。建奴在后面紧追不舍,潘千总边打边撤,愣是带着兄弟们活着回到了登州。”
这时,另一个稍显瘦弱的食客接口道:“可谁能想到,朝廷那帮子人,不但不表彰潘千总的英勇,反倒责备他没有为国尽忠,说他不该从觉华岛撤回,简直是荒谬至极!”
壮硕汉子重重地一拍桌子,满脸愤慨:“就是说啊!潘千总心里头能不憋屈嘛?换做谁,拼死拼活回来,却换来这么个结果,能好受吗?”
李长风听闻这些,心中不禁对潘大忠的英勇和遭遇深感敬佩与同情。他转头看向孙元化,目光中已然燃起了招揽之心,说道:“如此有胆有识之人,竟遭此不公,实在可惜。若能将他招致麾下,必能为我所用,成就一番大业。”
孙元化微微点头,眼中亦是赞同之色:“此人确实难得,若得他相助,于我们的海军建设,定是一大助力。”
登州的海风带着一丝凉意,吹拂着海岸边的军营。李长风站在登州水师的营地外,目光坚定地望着营门。他已经两次前来拜访潘大忠,但这位登州水师的千总始终没有松口。今天,他决定第三次前来,无论如何都要说服潘大忠加入自己的队伍。
“李将军,您又来了。”营门口的守卫见到李长风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。
李长风微微一笑,拱手道:“麻烦通报一声,李某有要事与潘千总相商。”
守卫点了点头,转身进了营地。片刻后,潘大忠走了出来,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。
“李将军,您何必如此执着?”潘大忠叹了口气,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,“潘某不过一介武夫,实在不值得您三番两次前来。”
李长风摇了摇头,目光坚定:“潘千总,李某此次前来,是想请你加入我们的队伍,共谋大业。”
潘大忠沉默了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犹豫:“李将军,潘某虽有心报国,但登州水师乃潘某的根,潘某不能轻易离开。”
李长风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潘千总,登州水师虽重要,但大明如今内忧外患,单靠一城一地,难以扭转乾坤。若能南下海南,我们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”
潘大忠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,他低下头,声音沙哑:“李将军,您可知道,觉华岛一战,潘某的同袍们惨死在冰海中。他们的冤魂至今未散,潘某怎能轻易离开?”
李长风的心中一颤,他知道,潘大忠的心中有着深深的仇恨和痛苦。他走上前,轻轻拍了拍潘大忠的肩膀,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:“潘千总,李某明白你的心情,也知道对你的不公。但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更需要南下海南,积蓄力量,为死去的同袍报仇!”
潘大忠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,他抬起头,声音哽咽:“李将军,您真的愿意为死去的同袍报仇?”
李长风点了点头,目光坚定:“李某愿以性命担保,必为死去的同袍讨回公道!”
潘大忠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,他紧紧握住李长风的手,声音沙哑:“李将军,潘某愿随您南下,共谋大业!”
李长风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意,他知道,自己终于为未来的计划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盟友。
潘大忠的加入,不仅为李家军带来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海军人才,还带来了登州水师最为精锐的一群水兵。这些水兵个个身经百战,熟悉海战,是李家军未来海军的中坚力量。
“兄弟们!”潘大忠站在水兵们面前,声音洪亮,“从今天起,我们就是李家军的一员了!李将军答应我们,南下海南,积蓄力量,为死去的同袍报仇!”
水兵们齐声高呼:“誓死追随将军!”
李长风站在一旁,眼中满是欣慰。他知道,这些水兵将是李家军未来海军的中坚力量,也是他为死去的同袍讨回公道的重要依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