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打完了,该办正事了。
李长风怀揣着白银,踏入了王德化的府邸。他的心情复杂,既有对未来的期待,也有对眼前谈判的忐忑。他知道,这次谈判将决定李家军的命运,也将决定他能否为乌兰和未出生的孩子争取到一个安稳的未来。
王德化坐在厅中,手中把玩着一只精致的茶盏,见李长风进来,微微一笑,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:“仗打完了三天你才来找我,你倒是很能忍啊。”
李长风连忙拱手,恭敬地说道:“小子们担负京师安全,不敢贸然以私事唐突公公。”
王德化哈哈一笑,放下茶盏,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:“李长风,皇上可是百般夸奖你呢。你走了,对不起他啊!”
李长风心中一紧,暗道:“是啊,皇恩浩荡,臣心赤诚!”但他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色,语气中带着几分悲情:“我等世代军户,在哪里不是为朝廷效力。请公公怜惜,我上有年迈体衰的母亲,下有三个不懂事的弟弟……”
“好啦,不听你胡诌了。”王德化摆了摆手,打断了李长风的话。他示意随从拿来一个鎏银的大木盒子,打开来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24本烫金的册子,封面上赫然写着“价目书”三个大字。
王德化挑出标着“军武乙类”字样的一册,然后用诚恳的目光望着李长风,开始谈正事:“你买什么?”
李长风点点头,从怀里掏出他的“购物单”,递了过去。他的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,就是把李家军的“铁岭卫千户”改为实授的千户所,并迁往帝国最安全、富庶的地方。他要获得至少十年的发展机会,再谋图天下。
然而,王德化这老狐狸,开始时只答应迁往“九边”的其余军镇,也就是北方的长城防线。李长风心中暗骂:“这不扯淡吗!这是明末啊,九边将会遭到建奴和蒙古轮番来袭,屁股后面是中原北方农民义军铺天盖地的袭扰。”他虽然历史知识有限,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。
“长江以南!”李长风指着大明广舆地图,语气坚定,“最好是江浙,广东也凑合。”
王德化闻言,脸色一沉,怒道:“呸!我还想去广东呢!不如贵州吧,这个容易,我现下就能拍板。”
李长风苦笑:“公公您可怜我吧,这几年贵州打仗比辽东还凶。”他可是做过调查研究的,贵州的局势并不比辽东好多少。
王德化眯起眼睛,思索片刻,忽然笑道:“那琼州如何?据说最近也繁荣了。”
“琼州好啊。”李长风心中一喜,琼州(今海南)远离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,自己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,只要离开北方,甩掉“铁岭卫”这个包袱,未来的路就好走多了。
接下来的谈判倒是一番风顺,房间内升腾起浓烈的商业氛围。你漫天要价,我坐地还钱。此一时唇枪舌战、步步相争,彼一刻四手相握,蜜语甜言。李长风在他的购物单上逐条争取,王德化翻着他的价目书,有卖有送。
“三个千户所的统编和迁转,一万五千银子。”王德化淡淡道。
“成交!”李长风毫不犹豫。
“一个游击将军,一个宁远伯的爵位还给你,你的三个弟弟,每人授千户,你救出来的孙元化也实授琼州知府,两万银子!”王德化继续开价。
李长风皱眉:“公公,我的战功本来就够授游击的!”
王德化笑道:“这价格就是在你们战功足够的基础上啊,小兄弟。你若是没这战功,我要你五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