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旖欢作者九月轻歌 > 第1章(第2页)

第1章(第2页)

父亲临终前,请德高望重的陶君孺真人收了她做俗家弟子,带在身边教导几年,名下丰厚的产业亦做了妥善安排。

十一岁那年,师父让她去过烟火岁月,说那也是一种修行。

因着姨父姨母每年都去看望,膝下又没有儿女,她离开师父,便来长安投奔他们。

随着有了亲人呵护,父亲留下的产业接回手中。十二岁那年,她置办了这所宅院,和姨父姨母欢欢喜喜搬入。

那时外祖父还在世,很疼爱她和姨母,但姨母与外祖母、大舅积怨颇深。

两个表哥相中了这所宅子,来回说项。姨母与她顾念着外祖父的情面,便有了原家搬入西院单独开府的事。两家各过各的,倒也没什么是非。

情分随着岁月滋长,几年过去,傅清明、原敏仪俨然是陆语的双亲,陆语也希望一直承欢膝下,孝敬两位长辈。

哪承想……

回到家中,陆语和齐盛去了外书房。

齐盛是父亲留给她的人手,这些年陆家的产业一再拓展壮大,是他的功劳。陆语视他为半个长辈,打心底尊敬信任。

二人刚坐下,有小厮飞奔进门,欢天喜地地道:“小姐,老爷、太太派人送信回来了!”

陆语立时喜上眉梢,站起身来,“快拿来。”

小厮将信件双手呈上。

陆语赏了他一块碎银子,“送信的人呢?”

“送信的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,骑马来的,吆喝着手里有府上老爷太太报平安的信,门房的人刚接过信,他就去了西院那边。听说是太太写给原太夫人的。”

陆语顾不上深究,摆手遣了小厮,急切地取出信件来看。看完之后,喜色慢慢消散。她把信件递给齐盛。

齐盛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。

一手楷书如行云流水,是傅清明亲笔写就。

他在信中说,那日,在街巷中遇见一位高僧,能化解他们的心结,能治愈折磨原敏仪十数年的病痛,更能带他们去桃花源。想有所得,便要当即放下一切随他走。

末了他说,或许一两个月就回来,或许去桃源仙境,再不回返。不管怎样,不需挂念,傅家一切产业,归陆语所有。

齐盛眉头紧锁。这信上的话根本经不起推敲:

方外之人慈悲为怀,不可能提出那么霸道的条件。

听说过在佛寺门前跪几天也不被允许出家的事,却没听说过哪位僧人看中谁就把人带走,不给告别亲朋的时间——那不是三两岁的孤儿,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。

这行径跟坑蒙拐骗的人牙子有什么区别?让人心急如焚好几天,要是有人活生生急死累死算谁的?这难道不是造孽?

最重要的是,僧人在街头出现,引人注目。在热闹繁华的广济大街那一带,夫妻二人与僧人交谈、一同离开,总会有人看到。

但目前收集到的消息,没有人提过他们与僧人叙谈、同行。

对,可以异想天开一下:夫妻两个洪福齐天,遇到了神佛。那么,神佛难道会偷偷摸摸地显灵,只让他们两个看到?

这不是胡扯么。

无暇、无忧走进门来,奉上茶点。

无暇禀道:“小姐,上午玉霞观一名道童来传话,说后天宜破屋,让您别忘了派人去取木料。”

陶君孺是当世制琴名家,陆语得了她的真传。

制琴木料的上选,除了生长在极寒之地高山上阴坡的树木,就是桐木与梓木。而桐木梓木,又以风干百年为佳。

玉霞观历经百余年风雨,破败之处越来越多。所用木料,不乏桐木、梓木。

两年前开始,陆语每次去玉霞观,都会在奉上丰厚的香火钱之余磨烦方丈,问能不能把那些无价之宝拆一两样赏了她,总惹得方丈一通笑。

去年冬日,一场大雪压塌了部分屋宇,方丈决定拆屋重建,第一时间告知陆语:拆下的木料都送她。

陆语颔首一笑,“知道了。”不管出了怎样的事,总有过去的一天,大事小情应该照常进行。停一停,她温声吩咐两个丫头,“我乏得厉害,给我备好安息香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