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早上起来,孙月娘带着子姝,子龙,子惠回一趟娘家,孙家也知道他们回来了,也在盼着呢。看着疾步赶出来迎接的白发苍苍的父母,孙月娘眼睛发酸,赶快过去给二老磕头,几个孩子也紧跟着她跪下。二老赶紧扶起他们,左右仔细端详了一会,嘴里说:“好,好,都没瘦,子龙和子惠还长高了,在河川府没受什么苦吧?”
子龙和子惠一人扶一个,边走边说着河川府的趣事,逗得二老哈哈笑。二哥和二嫂也迎了出来,这一年来,孙家陶瓦砖厂的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,陶厂有了酱菜坊的订单,每个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,清山县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,盖房子的人家越来越多,对于砖瓦的需求量也很大,二哥和大家打了个招呼,就去瓦厂忙活了,侄子浩然最近都住在瓦厂,监督工人们干活了,没办法,订单太多。
一家人落座后,二老问了很多河川府的情况,得知一切都顺利,就放心了。子龙和子惠自己去马场骑马去了,子姝去帮舅母准备午饭,孙月娘就陪着二老聊天,给大家分礼物。
二老身体还算康健,现在父亲还要监管陶厂的事,孙月娘问:“现在酱菜坊已在河川府遍地开花,需要的陶罐数量会几倍的增加,不知道父亲有何打算?”
父亲这个年纪,不再适合四处奔波了,孙父也想过这个问题,他把砖厂给老大,瓦厂给老二,自己握着陶厂,以前陶厂的生意是最差的,规模也是最小的,本来想着自己动不了时就给老闺女。
可现在不同了,光是要完成酱菜坊的订单,陶厂都要扩大规模了,更何况还有其它的生意,陶厂的收入也不低,如果就这样给了孙月娘,老大和老二心里会不会有什么意见?
孙月娘对陶厂倒是完全没有想法,现在手头的这些买卖就够她操心的,她手头也没有人可以管理陶厂,于是她说了自己的想法。
父女二人商量了一会,最后决定清山县,清河县,清水县和清远县的陶厂归二哥管理,二哥有三个儿子,老大孙浩宇,老二孙浩阳和老三孙浩然,浩宇和浩阳都已成家,这三个孩子都继承了孙家的手艺,现在最小的浩然也能独挡一面了,那就把这四个县的陶厂交给他们。
而河川府的陶厂就交给老大管理了,等孙月娘回河川府就和大哥商量这事,陶厂的事有了定论,孙父也就放心了,父母很担心因为财产分配不均会让孩子们产生隔阂,他觉得现在这种分配方式是最好的,他也可以功成身退,享享清福了。
原本这件事最难的就是孙月娘这边,如果孙月娘很想要陶厂,孙父也只能再想办法平衡一下,但是孙月娘主动放弃,那么兄弟二人各得了好处,他们高兴都来不及,又怎么会有意见。
和父母吃了一顿午饭后,孙月娘就带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,明天就是清明节,今天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,马车回到县城里,大家就开始采购香烛纸钱,糖果供品。
街上偶尔遇到认识的人,大家都亲切的打招呼,问宋县令好,问过了才反应过来,现在不是宋县令,是宋知府了。
一路上,孙月娘看到清山县的变化,新修的路早已投入使用,每个村子都有几家人在起房造屋,学堂里书声琅琅,人们的脸上带着笑容,心中充满希望。
买好东西回到家,老远就看到付婆子等在大门口,马车停下后,付婆子就疾步走过来,带着哭腔喊:“小姐。”
孙月娘急忙迎了上去,原主和付婆子的感情胜似母女,两个月不见,付婆子听说小姐回来了,一大早就跑来了,但是孙月娘他们回了娘家,她已经在宋府等了很久了。
子姝三姐弟也过来见礼,付婆子看看子龙和子惠,也是高兴极了,进屋坐下,孙月娘问起付婆子的近况,“好,很好,我现在在家带带重孙,帮忙看看家,他们也不让我做什么重活,一切都好,就是总想着小姐,我不在你身边,也不知道其他人能不能照顾妥帖,”说完又抹起了眼泪。
孙月娘感动于这样的主仆情意,她安慰了付婆子,说自己一切都好,又把春分,夏至,秋分和胖丫都叫来,告诉付婆子这几个就是现在照顾自己和子惠的丫头,付婆子一下子就来劲了,她开始给四个丫头上起课来,现场教学如何照顾好孙月娘。
四个丫头也很配合,她们也想多了解主子的喜好,今后少出错,现在的主家是她们遇到的最好的主家,她们也想一直做下去。于是教的人诚心,听的人用心,这边很和谐,孙月娘不想打扰她们,和子姝子惠一起处理买来的香烛纸钱,准备祭品。
孙月娘问子姝同仁堂的情况,子姝说病人很多,李敬德医术也在有了提高,名声日显,尤其他用心肺复苏法救了几个人后,大家对他更为敬重,他的弟弟李敬业也学得差不多,已经可以看一些简单的病了。
说起李敬业,子姝叹了口气,弟媳妇赵氏不是个好相处的,赵氏孙月娘见过,就是一个心眼小,目光短浅,爱贪小便宜的市井妇人,子姝管着家,赵氏时不时的找些麻烦,她总觉得公公偏心,不看中李敬业。
赵氏已经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三岁,叫福哥,一个一岁多,叫庆哥,福哥被她宠的无法无天,经常和浩哥争抢东西,浩哥不给就撒泼打滚,哭闹不休,最后大人们都受不了了,只好劝浩哥给他。
每次子姝看着浩哥受委屈,心里也很难受,只能在事后安慰浩哥,赵氏在这种时候从来不会管教自己的孩子,反而因为最后福哥如愿以偿了而沾沾自喜。
家里又没有婆婆,公公忙着药房的事,而且也不好插手这些后院的琐事,子姝和李敬德说过,李敬德也只能安慰子姝,说这些都到小事,一家人没必要那么计较,还教育浩哥要让着福哥,把子姝气得不行,但也没有办法,只是每天都和赵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,还真让人难受。
喜欢海棠未语半春休请大家收藏:()海棠未语半春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