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过后,天气开始逐渐暖和起来,农民们开始播种了,一年之计在于春,这时候可不能偷懒。今年县令宋子安亲自到每个乡,和乡长交代好各个乡种什么,上顺乡,下顺乡和宝丰乡主要还是种水稻,只是加了两条,一是田里插完秧后,放入鱼苗,二是田埂也不要闲着,要种上黄豆,旱地里就全部种辣椒和黄豆。
永安乡和长兴乡几乎都是旱地,宋子安要求村民们全都种黄豆和辣椒了。大家虽然心有疑虑,大家都种黄豆辣椒,那么多能卖得出去吗?这些东西又不能填饱肚子,但是县令承诺,农户种出多少,就收购多少,绝对不会让大家白辛苦,既然县太爷都这么说了,大家也就放心的栽种了。
孙月娘又去了一次李家庄,这时的土豆已经长势喜人了,远远望去,几百亩梯田生机勃勃,种在土豆之间的玉米也已发芽,村民们又在这个冬天开垦了几十亩荒地,也已经种上了辣椒和黄豆。酱菜坊的第一批成品已经出炉,由大船顺着清水河运到几家好客来分店。由于前期做足了广告,酱菜特别的抢手,要预定才能买到。
天气渐渐回暖,吃火锅的人少了,好客来店里又推出了干锅系列和酸菜系列的新菜,现在好客来已经是食客们心中的美食天堂了,在好客来吃过饭的客人,都会随手买一两坛的酱菜回去,毕竟再好吃也不能天天上馆子啊,每一罐酱菜上都有简单的烹饪方法,买回去研究一下,还是可以做出几个特别的菜,而且也可以买来送人,能用清山酱菜坊的酱菜做礼品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。
现在,好客来和清山县酱菜坊可谓是名声大噪,整个河川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甚至招待客人时,如果能用清山酱菜做菜,那主人都会被高看一眼。
大丫更是觉得自己的人生无比的玄幻,几个月前,她还是一个被人追债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卖身还钱的苦命丫头,现在摇身一变,她不仅管理着三十多号人,而且每天经她手的银两也是多得吓人。
第一批酱菜卖出去后,她就收回了一千多两银子,如果不算前期的投入,只是材料和人工成本的话,净赚八百多两,卖烧烤时她就觉得来钱容易了,没想到,还有更容易的。她心里对孙月娘更是佩服得不得了。
至于她的工钱,孙月娘和她说的是纯利润的一成。想到这,大丫心跳都加快了,照现在酱菜坊的收入来看,她很快就可以成为有钱人了。想起父母,她又难过起来,可惜他们没能看到这一切,也没能享到自己的福,如果他们都还活着那该有多好啊!还好还有弟弟,小勇很争气,他在宋家私塾学习很用功,还经常受到先生的表扬。
这时的大丫又想到,为什么夫人会选择她,夫人脑子里有那么多的赚钱法子,想要找可用之人很简单,她心中升起了危机感,如果她不尽快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,那夫人也可以找别人的。
她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夫人一家是不会只局限在清山县的,他们一定会走得更远,自己不能成为他们的累赘,不能拖夫人的后腿,想到这,她急忙拿起书,开始认真学习了。
酱菜坊的工人们也已经领了第一个月的工钱,虽然是大丫说的那个实习期,只能领到三百文,但是对于她们来说,这是她们人生第一次赚到钱,她们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,其它时间还可以回家做事,而且还供午饭,吃的都是白米饭,而且每天顿都有一个肉,肉啊,她们在家时只有过年过节才会买一点,而且都是紧着老人小孩的,自己能喝点肉汤,啃个骨头就不错了。
路远回不了家的,就住在坊里,帮忙打扫卫生,巡视库房,还可以再吃一顿晚饭。想想两个月转正后一个月可以领一两银子,大家的干劲更足了。
三月,草长莺飞,春意盎然,春花秋月先后嫁人了,孙月娘也不厚此薄彼,每人给了五十两添妆。她也没急着找新的丫头。作为一个现代人,其实对于别人的伺候多少有点不适应,她来了以后,春花秋月两丫头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协助她做各种美食,她俩多少也学会了一些,这已经足够她们在婆家被高看了。
这天,阳光明媚,春色正好,孙月娘就打算带着子龙,子惠去踏春。顺便叫上春燕母女俩,宋玉娥和离回娘家后,整个人气色越来越好,感觉年轻了十岁,春燕本来就是活泼的年纪,在原来那个家,整天被骂赔钱货,内心长期压抑而自卑,回来后就像出笼的小鸟一般,终于有了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春活力。
大家来到南湖畔,只见垂柳依依,刚刚吐出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摇晃,一棵棵开得正艳的桃树夹杂在其中,显得更加的娇艳。春风拂面,带来阵阵花香,让人心旷神怡。三个孩子在忙着放风筝,孙月娘和宋玉娥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,两个人满眼宠溺的看着孩子们,这时,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了起来,“咦,姐姐,真的是你呀?”
两人抬头一看,是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,旁边搀扶着她的不是黄仁俊还会是谁,宋玉娥的脸立刻变黑了,这几个月,她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从这段失败的婚姻里走出来,现在,她最不想见的两个人都出现在眼前,她一下子不知所措,只是紧握双拳,浑身忍不住的颤抖。
孙月娘握住她的手,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。“您哪位呀?亲戚可不是随便攀认的。”她看着李寡妇,淡淡的说。李寡妇气得直磨牙,但是脸上还是带着笑,阴阳怪气的说“是呀,是呀,不是什么亲戚,只不过是一个生不出儿子被扫地出门的下堂妇。”说罢,低下头轻轻的抚摸自己的肚子,一脸的骄傲。
喜欢海棠未语半春休请大家收藏:()海棠未语半春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