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意得到哥哥嫂子的鼓励,终于露出了笑容,点头道:“嗯,以后我也会很勤快的干活。”
谢宛摸着小姑娘的发顶,心里觉得很欣慰,在她看来再艰难的日子,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去。家人……原来经过这些事情后,在自己的心里已经将这两个人当做是同甘共苦的家人了。
三人走到村头的时候,王池站住了脚,他看着这片熟悉的地方,如今这个生养自己的地方却再也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了。他看着身边的媳妇和妹妹,心里觉得自己很是无用,连片给他们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。
“船到桥头自然直,我记得你上次和我说山里有山洞,我们要不先去那边凑合一下,明天天亮再想办法。”谢宛握着他的手鼓励他。
“嗯,”王池心里酸涩的点了点头,此时此刻,他真的很感激上天让自己的妻子病好了,终于有一个人能和他携手面对这些风风雨雨了。
太阳越来越低了,三人朝着山那边走去。
“王二弟,王二弟。”后面传来男人的声音。
王池回过头去,便见到王贵从村子那边跑了过来,“是贵哥。”
谢宛看着一个长的憨憨实实的男人跑了过来,她认出是刚刚帮忙拦着高氏卖女儿的王贵,也是贵嫂的男人。
王贵跑过来的时候,王池迎了上去,“贵哥。”
“哎哟我说兄弟,你这动作也特快了。刚刚让你嫂子回去收拾房子,才来寻你呢,你便不见了。”他拍了拍王池肩膀,感叹道:“你的事情大伙都知道,你不要走了,我家那旁边有个空着的木屋,你要是不嫌弃先凑合着。你嫂子都打扫干净了。”
能够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,可谓是雪中送炭啊。王池也不扭捏,感激的道了谢。
王贵憨憨的摸了摸脑袋,“谢啥,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。”
谢宛看着王贵的仗义,再想到王海卖妹子害王池的事情,便不得不感叹血缘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是很奇妙的。
王贵他们家的生活并不好,平时除了种田之外也是去给地主家里当短工赚点花销。家里有一个瘫痪的老母李大娘。据说当年李大娘生下了遗腹子王贵,后来在王贵很小的时候因为上山砍柴摔断了腿,家里一直很苦,直到王贵长大娶妻后,生活才改善了一点。王贵所说的那个木房子中间用木板隔城了两间房。房子之前是用来摆放一些杂物的,临时收拾出来住人倒是还凑合。
谢宛对这个房子很满意,心里也记住了王贵和贵嫂一家的恩情。
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,晚上的饭是在王贵家里吃的。一锅野菜煮粗米粥,在此时相当难得。
晚上要走的时候,贵嫂拉住了谢宛,给她塞了三十文钱,“这些钱你们先拿着,这屋里什么也没有,总要有个吃饭的家伙,明天去赶集,我领着你去镇上。”
谢宛也没矫情,这钱对于现在的自己简直就是雪中送炭。她紧紧的握着铜钱,“嫂子,谢谢你和贵哥,以后我和王池会记住你们的大恩大德的。”
“谢啥,谁家没个难处,妹子放心吧,这日子总会好起来的。”她现在还是有些担心谢宛聪明后,受不了这苦日子,要是走了可就不好了。
回到木屋的时候,谢宛便将这三十文钱的事情和王池说了。
王池没有说再说话,只是眼里却盈满了感激。谢宛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,在被至亲之人逼得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时候,这些没有血缘的朋友所给与的援助是很难能可贵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