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有话要说: 朱雀女王了……
啊,胧月夜如何被发现原著里都写了,我就不重复了。当时原著借弘徽殿之口批判源氏这种行为的那段话,读起来太慡了!
第109章祸时
一直到这个冬天快结束的时候,御京中的人们还在不断感慨着今年可真是多事之秋。不过是一夕之间,朝堂之上风云变幻。许多人还来不及吃惊,事情便尘埃落定。惊得人目瞪口呆,却在那等诡异沉默的气氛里三缄其口,只敢暗地里打探其中内幕。凡是消息灵通之人都给彼此打着颜色,思考着自己应该站到那一方去。
然而,因为涉及到太多的辛秘,许多事情都显得十分模糊。流传最广的不过是那等风流绯闻,桃色纠缠。这可是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听的事,悄悄讲来,发出彼此会意的笑声。
此事看似偶然而起,但其中深究下去便会发现许多蛛丝马迹。正是在那时机正好的时候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圈套,将所有人与之有关的人全都拢入其中,并且在最恰当的时刻爆发出来。
围观之众皆是一惊,大觉突然。可再一想,有觉得是在情理之人。就算身处漩涡的人有心辩解两句,却是百口莫辩。只因那都是事实,且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对。
这等事情最后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,沾染了男女情爱的事情,搅动着一方风云激变也总是落得个暧昧的,轻飘飘的结局。
宫中之人说起尚侍与源氏公子有了私情这事,或掩着袖子,或垂着脖颈,又是叹又是哀。一说有不相信的,也有说果然如此的。
&ldo;源氏大将那般的品格,谁会不倾慕他呢。&rdo;
&ldo;正是如此呢,听说尚侍在进宫之前便与源氏之君互生爱慕之心了。&rdo;
&ldo;呀,这可不是一对有情人被拆散了么,可真叫人难受呀。&rdo;
一时间那等有情人之人萧墙永隔的悲惨故事便被人描绘了出来。其中细节感情真挚催人泪下,配着一旁幽幽响起的和歌,心思容易伤感的人已经哭了起来。
然,也有一部分人为别人鸣不平。只道那源氏公子素来风流,处处留情。此时不顾颜面做出这等事情,可知他是个没有分寸的随性之人。便是空有一副姣好外表,便肆意妄为起来。
&ldo;尚侍之君因何入宫而来大家心知肚明,他做出这样的事可曾将今上还有朝中大臣放在眼里。&rdo;
&ldo;正是如此呢,御匣殿一派大好前途便也就此断送了,也不知以后该如何立身见人呢。&rdo;
&ldo;可惜陛下一派爱重之心,竟就这样被白白辜负了。&rdo;
这样的讨论本就是由着自己的私心来开口的,偏心谁一些那便多帮谁一些。你来我往,少有定论。这里头仿佛谁都有偏差,谁都值得同情,最终都落了个无奈何的局面。
后宫里众说纷纭,可在前朝这件事便就直接简单的多了。此事被有意闹大,到了那最不可开交的时候,矛盾直指东宫。
激辩之中,不知谁提出一句,源氏既作为东宫的监护人,自身品德当不能服众。那在其教导之下成长而起的东宫殿下可有服人之才干,便是有多一二分考虑了。
说这是一个圈套也好,或者是拿捏住了把柄阴狠一击也罢。嚷出废立东宫,拥护真正才德之人后,左右两派之人借此事吵到几乎要将那紫宸殿的屋顶都掀翻。
朱雀全程不置一语,紧锁着眉头,头疼万分。兵部卿宫殿下的态度也很奇怪,垂着眼帘听着下方的人唾沫横飞,面红耳赤地嚷嚷。嘴边似乎挂着一丝奇怪的笑意,一闪而过又不见了。
终于听得下方传来一声闷响,原来是一位老臣太过激动,一口气没有上来晕了过去。大殿里的气氛因为这一插曲出现小小的凝滞,大臣们此时都纷纷望向了御座上的陛下。
朱雀越发头疼,挥了挥手示意侍卫们将这位大臣挪到一边,又请御医来为其医治。一番手忙脚乱后,御医来报说并无大碍,人已然醒转。
刚才过于激烈的争论还留下许多踪迹,那你死我活的声响还嗡嗡地响在众人的耳朵里。大家都头昏脑涨,面红耳赤。可到了这个地步仍不肯罢休,喘着粗气咬牙坚持着,一定要等陛下给个结果出来。但那张隐在帘帐后的清秀脸庞一直难以看清表情,上方也没有任何声响传来。殿上之人心中的底气也没有那么强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