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清平乐村居完整版 > 第110页(第1页)

第110页(第1页)

见她要提木桶,李山连忙道:“沉得很,傍晚回家时我提回去。”苏婉笑着用手拨了拨桶里的水,“也行,明儿中午做鱼吃。”平坦的川地只戴着斗笠的犁地人偶尔吆喝一声黄牛,身后留下道道新翻的地垅。但山地很是热闹,风带着山上人的说笑声从耳边掠过。“布谷、布谷??????”戴胜鸟或是站在树梢,或是藏身草丛,催促着农人加紧脚步春耕。育秧的红薯才发芽,苏家迎来了意外之喜,寻常日子不咋来的姑父范家才赶着牛车来了。此时,菜棚育的辣椒苗、茄子苗、番茄苗、黄瓜苗也陆陆续续破土而出,远看青绒绒一片。见姐夫来的日子比自己预估的早了五六日,苏长青担心,“姐夫,家里地收拾的咋样了?”“都收拾好了。”范家才这次来带了两大桶素油,“明辉将油坊开了,开春来榨油的人不少呢!”李氏嗔责:“家里有油吃,你过来本就不方便,还带两桶油,也不嫌累的慌!”范家才笑着和小舅子将油桶抬下来,岳家小舅子家各一桶。他这次来,主要是帮忙种番豆、番薯,说是帮忙,也是冲着学技术来的。只是,还不到种番豆的时候,头两天,苏长青带着姐夫去峡口扎篱笆。知晓小舅子要在这里养鸡,范家才提议:“篱笆扎密,多养几只狗,这边估计黄皮子多,山猫也不少。”又指着草棚处,道:“要是手头不紧,盖几间砖瓦房,以后养了鸡留人住着看。”“要盖的,现在没时间也没人。”苏长青也很是发愁,春耕忙,人手紧张的很。“找府城瓦工队吧,工钱高一点但也省事儿。”范家才用脚丈量坡地,道:“到时候锅灶齐全,找个一家子帮工的长住,好说事儿。”篱笆全用竹子扎,如果不留空隙,竹子用量太大,苏长青决定底部栽种山枣,带刺的枣树枝是最好的天然防护罩。苏婉还友情提供了好些蔷薇枝条,这些都是她从秦家薅来的,家里院墙外栽了一排,家里花圃也栽了几株,余下的都栽在鸡场篱笆外。篱笆只扎了一半不到,张栓粮也来了,苏家很是热闹。可最热闹的却是张康毅家。知晓他家要种番豆、番薯,好些机灵的人都主动去帮忙,苏长青带着姐夫、小舅子也去了。今年,张康毅不打算在川地种,因此,每日早晨,一群人闹哄哄去山地,傍晚又齐齐下山。苏婉不用出门,只听从门前路过的人说话,就能知晓种植进度。听着闹哄哄的人声由远及近,她直起腰,道:“走吃饭,吃完饭再浇水。”梨花看着还剩半行垅没栽上番椒苗,“要不这点栽完吃?”“大舅、姑父和爹都回来了,娘肯定要开饭,吃完栽吧。”苏婉话刚落,安儿就站在洞门处喊道:“大姐,二姐,吃饭了。”一大家子,只青壮就有六位,因而现在都是分桌吃饭。苏长青六人在柴棚下的石桌吃,张氏带着儿女在通堂。晚饭都是菜、馍稀饭,饭做好有一段时间了,就连稀饭都不是很烫,苏婉、梨花草草吃完,借着天色还没黑,继续栽苗。杏儿安儿和小树帮忙浇水。见小孩子在西院嘻嘻哈哈,消食的大人来看,见光秃秃的地垅,帮忙栽苗。三垅番椒,五垅番茄,半刻钟的时间全部移栽,还浇了水。西院与去年春相比,早已大变样。篱笆向西延伸到柳树下,虽留下的走道还宽敞,但却搭了棚子,从老院门进来板车都不用拉到后院,此时,棚子底下放着板车木桶等杂物。向北篱笆一直延伸到廊檐下,只留了三寸左右的地儿铺成青砖道。张栓粮笑道:“我说把这四间房拆了,沿着西院墙盖厢房,这片全做菜园子,偏姐夫是个念旧的。”范家才、李大梁跟着笑,却都没说话。苏长青建华哥最后一桶水泼向菜园,道:“忙得脚不沾地,明年再说。”帮张康毅家种了三天的番豆,苏长青就开始忙活自家种番豆。地已经犁了两遍,土坷垃很小,只需起垅撒种就行。起垅前一晚,他将精心挑选的番豆种泡温水中,特意交代小儿子不可顽皮打翻。待地垅起好,番豆已经泡胀,大部分破皮吐芽,众人小心翼翼将露芽的番豆埋到地垅。隔一尺放粒,这是个精细活儿,苏婉梨花都在山地帮们撒种。种子全部种完后,用马车牛车拉水,番豆垅全部浇透。接着就是种番薯,此时村里人家已经开始种洋芋。苏长青只让小舅子、姐夫帮们种了半亩番薯,就赶着人回自家忙活。“番薯不用浇水,这都来大半个月了,家里也要种番麦,回吧。”送走小舅子、姐夫时,苏长青将留下的番豆种塞车上。不过,每家只半布袋,估计只够种四五行,两人也没推辞。都是亲近的亲戚,知晓即便不收,来年家里种番豆也不用买种子。红薯秧子栽种,只苏长青和张氏两人忙活。实在是这秧苗种番薯太过惊骇,南边种了好些年也没见这法子。张康毅此前还想着发芽切块种,结果切块后的番薯全烂了,最后只得整颗种。自家第一次种,直接插秧子种出红薯,势必引起怀疑。为了女儿安全考虑,苏长青也没在山地栽种番薯秧子,只在果园种。一则地亩小,知情者不易发现自家番薯种超了;二则种果园容易照看,若是收成好,日后找合适的机会将法子散出去,免得自家人提心吊胆。为了掩饰,苏婉将多出来的两篮子番薯直接做菜吃。又要忙山地,还要兼顾鸡场修建,苏长青和张氏每日忙到昏天暗地。家里的菜园子、果园种菜,甚至是小鸡仔喂养,都由苏婉、梨花承担。两人每日忙着做饭、种菜,喂鸡喂猪,好在兔子由三个崽崽喂,而且早晨吃完饭李山就牵着羊去峡口,晚上再牵回来,羊不用特意喂,否则,两人更忙。以至都没人顾得上关心苏志栋的府试,等人冷不丁回家时,才反应过来,家来的读书人这个月要考试。苏志栋已经考完府试了,院试到八月,他回来帮忙春耕,顺便散散心。今年过完年到四月,一直忙着复习考试,考完府试,感觉脑子晕乎乎。苏志栋回家,饭桌上添了一双碗筷,家里也多了个劳力。苏长青找了府城瓦工队在峡口盖房子,让考完试的长子当监工,他自己依然忙活番麦地。如此双管齐下,番麦种好之际,峡口的鸡场初见雏形。成人胳膊粗的竹篱笆结实不说,根部更是有半人高的山枣树,扦插成活的蔷薇绿叶招展。半山坡上,三排木质鸡笼立在木桩上,山脚下搭建了大大的草棚,丈远之外是三间青砖石瓦小屋。家里鸡仔养得半大,已经褪去雏毛,移鸡仔时,苏长青专门找阴阳先生看了日子,还在峡口放了一串鞭炮。恰逢学堂休沐,杏儿安儿、小树跟着去看热闹。见大片斜坡连着山脚的空地都是鸡仔的,安儿很是羡慕,道:“啥时小鸳小鸯能有这么大的家?”小树灵机一动,“那我们把兔子也搬来,反正这里这么大。”苏婉哭笑不得,“兔子放这里跑山里去,你两可别哭鼻子。”得知兔子不能放在这里养,两人也不气馁,冲到河边不远处的水坑,蹲在边上玩水。苏志栋笑道:“等过几日府城有卖鸭苗鹅苗的买几只,这水坑养鸭子和鹅也不错。”“那河边是不是也要扎篱笆?”苏婉问道。“不用,鸭子和鹅养熟了认门户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