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123

小说123>大明锦衣卫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> 大明锦衣卫95(第2页)

大明锦衣卫95(第2页)

"这。。。这不可能!"工部尚书脸色煞白。他怎会不知,那柄铁剑正是用军器局最上等的铁料,按百年未变的水淬法锻造而成。而严承影随手一淬,竟让普通精铁超越了所谓的"祖制神兵"。

陈永年突然尖声叫道:"定是妖法!陛下,严承影私藏妖书、蛊惑人心,罪加一等!"他的目光扫过《淬鉴图》,突然注意到书页边缘的残缺——那里本应记载着冰淬法的具体配比,如今却被人刻意撕去。

严承影却不再辩驳,只是将《淬鉴图》紧紧护在胸前。他想起入狱前的那个雨夜,徐光启偷偷塞给他这本古籍时说的话:"这是从晋商库房夹层里找到的,他们想毁了它,就是因为害怕真相。"此刻,看着堂上官员们慌乱的神色,他终于明白,比技术更可怕的,是某些人妄图永远把持利益的私心。

"严某今日以命相搏,只为证明——"他的声音响彻公堂,"真正该被唾弃的,不是革新之法,而是那些用祖制当遮羞布,行贪腐之实的蛀虫!"话音未落,大理寺卿已惊堂木拍得震天响:"休得狡辩!将人犯押回诏狱,听候圣裁!"

当侍卫拖拽着严承影离开,他最后回望了一眼《淬鉴图》。书页间,宋代工匠专注淬火的身影仿佛活了过来,与他日夜钻研的记忆重叠。他知道,这场关于技术与守旧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;而那本《淬鉴图》,终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刃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2。墨迹显影术

文华殿东暖阁内,檀香袅袅。徐光启将工部呈上的《永乐铁冶志》平展在黄杨木案上,琉璃灯罩下,他戴着西洋放大镜的侧脸映出冷冽的光。工部尚书赵志皋站在一旁,袖中的手指微微发颤,却强作镇定:"徐阁老这是何意?莫非质疑成祖爷的圣训?"

"赵大人稍安勿躁。"徐光启话音未落,已从锦盒中取出一枚水晶透镜。当镜片对准书页边缘,众人惊见竹浆纤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——这分明是万历年间才推广的造纸工艺,与永乐年间的桑皮纸特征大相径庭。"永乐年间以桑皮造纸,纤维粗粝如棉麻,"徐光启将显微镜转向另一册真正的永乐古籍,"而此本所用竹纸,至少晚了百年。"

赵志皋额头渗出冷汗,却仍强辩:"或许是后世誊抄。。。。。。"话未说完,徐光启已将书页浸入特制的明矾溶液。片刻后,"禁用硝石"四字下的宣纸缓缓浮现出浅色水痕——原本被墨覆盖的纤维竟未受浸染,如同浮在表面的薄纱。"墨迹未入纸三分,"徐光启举起书页迎着光,"分明是揭裱后添的伪作。"

公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。吏科给事中周应秋突然跳出来:"仅凭这等奇技淫巧。。。。。。"徐光启不待他说完,已抽出《铁冶志》中的插页。"诸位请看装订处的鱼尾纹。"他用镊子夹起书页,在烛光下转动,"永乐版鱼尾纹为单线,而此页双线勾边,与万历二十三年司礼监刻本如出一辙。"

严承影被侍卫押在堂下,看着徐光启的操作,眼眶不禁发热。他想起半月前那个雨夜,徐光启潜入诏狱,在墙上画下的神秘符号——此刻终于明白,那是暗示用西洋化学之法破解伪书的暗语。而工部尚书等人的脸色,正随着证据的逐一呈现,从青白转为死灰。

"够了!"陈永年突然拍案而起,官服上的仙鹤补子剧烈抖动,"徐光启擅用番邦邪术,分明是严承影同党!"他的目光扫过围观官员,试图煽动众怒:"祖宗法度岂容显微镜窥视?此风若长,他日是否要拿西洋镜片照遍《四书五经》?"

徐光启却不慌不忙,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《永乐大典》残页:"陈大人可知,真正的《铁冶志》条文,早已收录在《永乐大典·工律部》?"当残页展开,"硝石淬火,春秋已有"八字赫然在目,墨迹历经两百年仍沉稳如铁。陈永年盯着那熟悉的馆阁体,喉结上下滚动却说不出话——他亲手伪造的插页,终究敌不过真正的典籍原刻。

暮色渐浓,公堂上的争论仍未平息。徐光启望着窗外的残阳,手中的显微镜在余晖中折射出七彩光晕。他知道,今日的墨迹显影,不仅是对伪书的拆解,更是一场关于"何为真相"的无声宣战。当传统考据遇上西洋科学,那些妄图用谎言掩盖的贪腐真相,终将在理性的光照下无所遁形。

3。语言陷阱

大理寺公堂的铜铃在寒风中摇晃,当葡萄牙传教士利玛窦身着青衿步入殿内时,满堂哗然。礼部侍郎陈永年猛地甩动笏板:"陛下!番邦之人怎可参与我朝会审?"万历皇帝却抬手止住喧嚣,他盯着利玛窦胸前若隐若现的十字架,眼中闪过好奇与警惕。

严承影被押跪在阶下,望着这位曾与徐光启彻夜译书的友人,掌心沁出冷汗。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行过深鞠躬礼,操着略带口音的官话开口:"陛下,所谓通敌密信,实为《几何原本》第五命题的证明步骤。"他从袖中取出一册羊皮卷,泛黄纸页上的葡文与严承影案中的"密信"如出一辙,"此书由徐阁老与在下合译,旨在推演万物数理,与火器制造毫无关联。"

陈永年的脸色瞬间涨成猪肝色:"一派胡言!佛郎机炮构造图铁证如山。。。。。。"利玛窦却微笑着展开另一幅图纸,正是晋商呈交的"罪证"。"诸位请看,"他用鹅毛笔尖轻点图中炮膛,"此图将炮膛画成直筒,而真正的佛郎机炮采用锥形设计,膛线螺旋向右,可使弹丸射程提升三倍。"他转向面色惨白的晋商代表王云帆,"敢问王公子,这等错误百出的图纸,如何能造出可用之炮?"

王云帆的膝盖开始打颤,余光瞥见兵部尚书在人群中暗暗使眼色。他强撑着辩驳:"许是严承影故意伪造,混淆视听!"利玛窦却取出一尊黄铜炮模型,正是徐光启督造的改良版佛郎机炮。"此炮膛线角度十七度,"他转动模型展示内部结构,"与《几何原本》中抛物线理论相印证。而王公子的图纸。。。。。。"话音未落,模型炮管已套住图纸上的炮膛,"直筒设计若强行发射,火药爆炸时必将炸膛。"

公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。吏科给事中周应秋突然跳出来:"番邦之人诡计多端,定是与严承影串通!"利玛窦却不慌不忙,从怀中取出一本《坤舆万国全图》:"周大人既疑我等勾结,可知此图绘制时,严大人正在山海关督造火器?"地图上,大明疆域与西洋诸国的标注清晰可见,角落还留着严承影的勘误批注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严承影望着利玛窦条理清晰的辩驳,心中涌起一阵暖意。他想起数月前,正是这位传教士用三棱镜为他演示光的折射原理,启发了冰淬法的改良。而此刻,那些曾被斥为"奇技淫巧"的知识,正化作刺破谎言的利刃。

"陛下,"利玛窦突然单膝跪地,"科学无国界,真理亦无华夷之分。若因恐惧新知而扼杀贤才,他日敌寇兵临城下,又该以何御敌?"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,惊得梁上栖鸟振翅而起。万历皇帝盯着他手中的模型炮,沉默良久后,目光转向严承影颈间尚未褪去的镣铐痕迹。

暮色渐浓,陈永年等人仍在徒劳地争辩,却掩不住声音里的慌乱。严承影望着窗外渐渐黯淡的天光,知道这场围绕语言与技术的陷阱之战,或许即将迎来转机。但他更清楚,当守旧势力的根基未被撼动,真正的胜利,仍在遥远的未来。

第三章:税制黑洞

1。一条鞭法漏洞

张居正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账册,烛光在泛黄的纸页上明明灭灭,映得他眉间的纹路愈发深重。指尖划过"山西铁课折银三万两"的记录时,他突然顿住——三年前推行的"一条鞭法",本意将赋税统一征银,可山西作为铁冶重镇,税银竟不及江南一县。

"来人,取山西军械局三年造册。"张居正揉着太阳穴吩咐。当厚厚的卷宗摊开,他瞳孔骤缩:山西库存铁料竟标注着"可造甲胄十万套,箭矢百万支"。换算成实物,即便按最上等的精铁估算,折银也应在百万两以上。三万两与百万两的悬殊差距,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他心头。

更夫梆子声惊破夜的寂静,张居正翻开晋商王登库的"废铁回炉"申报单。密密麻麻的条目里,"损耗率八成"的字眼反复出现。"废铁免税,精铁高价出售。。。。。。"他喃喃自语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申报单边缘——那些所谓"损耗"的废铁,实则通过"雪花纹"工艺提纯成了精铁。这"阴阳炉"手法,既瞒过了朝廷税银,又垄断了军械市场。

次日清晨,张居正秘密召见徐光启。当他将账本推到对方面前时,徐光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:"难怪周铁心的冰淬法会触怒众人。雪花纹工艺虽能提升铁料品质,却断了他们以次充好、偷逃税银的财路。"

两人对照着工部存档的锻造记录,发现惊人的规律:但凡标注"废铁回炉"的批次,都使用了所谓"祖制"的水淬法——这种低效工艺恰恰能制造大量"损耗",而真正的精铁早已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建州卫。"他们利用一条鞭法只征银、不查物的漏洞,"张居正握紧拳头,"将官铁变成了私产。"

为验证推断,徐光启带着钦天监官员秘密前往山西。在一处废弃的矿洞,他们发现了隐藏的锻造作坊。窑炉中,刻着"天字七号"的官铁正在融化,工匠们正往铁水中添加神秘粉末——正是能形成"雪花纹"的特殊配方。而账本上,这些本该"损耗"的铁料,却以"民铁"的名义登记出售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