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边贺老太爷却是十分纠结,自古以来,男子读书考科举就是目标明确的事,他们贺府是由自己这一代开始考取功名,自家两个儿子又考中了科举,再有官职才敢把家里几个哥儿姐儿的婚事给办了,形成人脉网。
如若自己孙儿这一代不努力,贺府也只能是光耀自己这一两代而已,需得有人每代为官才能保住贺家如今好不容易拼搏来的前途啊。
而医官。。。。。。需得好好考虑。因着前朝皇室暴政,对医官实在不友好,悲剧几乎都发生在御医身上,医官们的性命被捏在前朝上位者的指掌之间,不说诊治略有差池,就是应对稍有不慎都可能获罪。
前朝的皇贵妃因身子不好回天乏术,断送了一堆御医的性命,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,更别说历代帝后驾崩,除非遗诏中有不须加罪之语,否则无论御医诊治是否有过均被处置,甚至陪葬是一种惯例。因此前朝的医者少之又少,大都想办法换户籍逃命去了。
因为这事,前朝的医疗并不怎么好,医者们都怕治疗间稍有差池就被断送性命,导致皇室甚至军队身体素质略差,本朝的开国皇帝广佑爷这才因此钻到空子攻破城门。
后面广佑爷因借鉴前朝弊端制定许多政策,有几条是对医者的,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可随意迁怒太医,帝后日后等仙去也不可让太医陪葬。
本朝大历朝开始,医官的情况这才渐渐的恢复起来。但自古以来医者为百工之一,《三字经》中亦有“医卜相、皆方技”,地位自是不如士大夫,也就考上医官才略好些。
况且广佑爷又根据本朝情况提了太医的官职,从原来的从五品的院使改为了正四品;把从六品的院判改为了正五品;正八品的御医改为正七品,就这样情况也只是稍有改变罢了。可见前朝几百年对医官的影响有多大,导致本朝也如此,士农工商,平常老百姓是不会看不起医者的,但在朝为官的大都看不起医官罢了,就算医官抬了品阶,情况也只会比前朝改善一点,但是最起码不至于和前朝一样那么容易丢了性命。
又盘算了许久,贺老太爷试探着开口:“日子还久,定数未知,况且老大媳妇未必就愿意。”
齐国安听懂了里面的意思,笑着对贺老太爷道:“老爷子担心此事有变数晚辈是明白的,如若您不嫌弃的话,晚辈可以收三少爷为徒,我亲自教他。”
齐国安看着窗外,嘴角仍然含着笑意:“晚辈成亲至今膝下并未有孩子,本是以为自己或者夫人身体有问题,后来检查后发现没事,就算纳了姨娘,调理了这多年也未有孩儿,可能是缘分还不到吧,晚辈也想给自己的衣钵找个后人,如果以后真的没有孩子缘,若有三少爷在也不至于传承多年的医术在晚辈这代断送,那才是无颜面对齐家的列祖列宗。”
贺老太爷却又是一阵沉默,齐国安便改口:“三少爷刚要启蒙,这事还不急,但若是决定了,还是要趁早开始学习,学医这事越早越好。毕竟有很多人到三十多岁还未考中也是常事。”
贺老太爷闻言犹如被点醒一般,便抬头缓缓回他:“待我观察一阵子再决定。”齐国安点点头,不说话了,只低头喝茶。
两人又谈了许久才告辞回府。
待回到贺府,贺景春便迫不及待的冲去紫云院,看看自己收的礼物,他在街上的时候心里就一直惦记着今天收到的压岁钱。
他打开红包,把里面的银钱分别都放在了几个小匣子里,他是为了防止哪天贺大爷来自己房里搜银钱才这么做,虽然景春觉得这么大一个人不太会贪小孩子的钱,但以前的经历还是让景春留了个心眼,他锁上了锁之后,开始查看今天的礼物。
贺老太爷送的是一个玉兔捣药的金镶玉项圈,每个金块上面都镶嵌着各色珠石,玉兔下面挂着个长命锁,做工栩栩如生。
贺老夫人送的是一个镂银纹样的暖手炉,景春和自己的暖手炉对比了一下,发现贺老夫人的暖手炉更好些,也更大些。二婶婶送的是两卷澄心堂的纸张,一摸起来非常柔滑,一看就是上好的货色。
三婶婶送的是三方砚台,一方刻着望鹿饮水的花纹雕刻,一方刻着金鱼戏水,一方则是砚身直接刻成了荷叶的样子,十分大方古朴。
二叔和三叔送的都是毛笔,景春一摸就知道这些毛笔的品质很好。便学着大夫人平日那样,那样叫常妈妈把自己收到的这些礼物登记在册,放到了箱子里,锁在旁边的小格子里面。
喜欢什么?男的穿越到古代宅斗?!请大家收藏:()什么?男的穿越到古代宅斗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