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蘅塘退士选编的《唐诗三百首》后世流传甚广,开篇的五言诗便是唐张九龄的《感遇二首》。
其一
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
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
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
草木本有心,何求美人折。
其二
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
岂伊地气暖,自有岁寒心。
可以荐嘉客,奈何阻重深。
运命惟所遇,循环不可寻。
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。
张九龄经常登临荆州城楼,尤其是荆州南门城楼,眺望长江、抒发情思,对话先贤、怀古伤今,写下不少此类题材的诗。
张九龄是诗人,自幼聪慧过人,才智超绝,能文善诗。七岁知属文,有文名,张说称他“后出词人之冠”。
张九
龄又是贤相,举止不凡,风度翩然。就连张九龄去世后,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,还是总要问:“风度得如九龄否?”可见其磊落襟怀,亦因此,张九龄一直被后人所崇敬、仰慕。
张九龄更是一位有胆识和远见的**家。曾言安禄山“貌有反相,不杀必为后患”,然不被玄宗采纳。后安史乱起,玄宗逃亡路上,忆起张九龄平生之言,悔不当初。更因此,唐玄宗不仅失了江山,还失去了他宠爱的杨贵妃,留下绵绵离恨,无绝期。
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位耿直温雅、风骨铮铮的名相,其诗亦如其人,坦荡豪气,不趋炎附势,不媚世厌俗,情辞委婉,朴素遒劲。他清淡诗情,质朴语言,深远的寄寓,一扫六朝绮靡诗风,意义非凡。
荆州城楼上徘徊的明月,见证了这位**家、文学家、诗人的徘徊,也见证了他的坚守。
(二)
生于盛世,是幸运的。
贤相之于盛世,则是盛世的幸运。
张九龄作为一位**家,对开元盛世的贡献不小。
在封建社会,皇帝和宰相是分权而立的。皇帝是最高立法机关、最高司法机关,宰相则是最高行政机关。
宰相从黄帝时期开始,到了唐朝已经经历了很多年,宰相制度与秦汉时期不同,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唐朝的宰相制度是群策制。
唐朝时宰相众多,他们相互监督,相互协作,更有利于整个朝廷的和谐以及**的平稳,同时也打击了官员**一官独大的现象。
在唐朝宰相众多,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房玄龄、魏征、狄仁杰、张九龄等,虽然可能也有一些像**甫、杨国忠这样的奸人,但是贤能之人的数量明显超过奸臣,这就使得贤能之人能够为大唐盛世贡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