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今天张学文应该陪着刘淑英一起来的,但刘淑英这几天被议论的有些自卑,她害怕跟张学文一起坐牛车招摇过市,更会被其他人说。
是张学文提议,让她问问肖青予的,虽然之前只有短暂的接触,但是张学文对肖青予的评价很高。
刘淑英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的她,没想到她还真同意了。
来之前,张学文已经把它这些年来攒下来的票据和钱都给了刘淑英,他家条件不错,他又是个男孩,自然要受重视一些。每个月家里都给补贴,所以在钱票这方面,并没有委屈刘淑英。
刘淑英家里条件虽一般,下面还有弟弟妹妹,可父母也没有放弃她,过年过节也会给她寄钱寄东西的。
所以,两个人都相信,他们俩只要心往一处使,日子不会过得太差。
到了供销社之后,两人先到了服装区。
成衣大多都是衬衫裤子,没什么新款,衣服的颜色也以黑白为主,碎花都很少见,更别提红色的了。
“你是想买成衣,还是想买布料自己做?”
肖青予见刘淑英没有看好的衣服,凑过去小声问。
“买布料的话,我自己不会做,也不知道找谁帮忙,可是成衣又太普通。”
肖青予明白,每个女生在结婚的时候都希望能打扮得漂亮一些,虽然这个时代不允许铺张浪费,但穿衣上带些红还是可以的。
“你如果想要做的话,可以找村里的刘寡妇,她手艺很好,我的衣服就是她做的。”
肖青予说着,比划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。
刘淑英点点头。
“我刚才还想说,你这衣服做得真好看,虽然样式很规矩,但细节的地方处理的特别好,显得人腰身很好看。只是不知道,她愿不愿意给我做。”
刘淑英低着头,有些不确定。
她现在在村里的风评不好,她怕婶子们不愿意跟她打交道。
肖青予却不觉得有什么。
那天王大娘找她说这事儿的时候,虽然也是一副看热闹的姿态,但语气里却没有贬低或看不起。
至于凑热闹,现在又有谁不愿意凑热闹呢?
而且刘婶子,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过日子,基本上就是从各种流言蜚语中熬过来的,又怎么会有看不起别人的心思?
换句话说,能打开给知青做衣服这一条挣钱的路,为什么要拒绝?
“她会帮你做的,但报酬也是要付的。”
“这是当然。”
刘淑英觉得给钱很正常,他们上工不也是要记工分?
有付出就得有回报,这是应该的。
后来,刘淑英还是买了布,她想要和张学文一人做一套红色的秋衣秋裤,她格外做一件红色碎花的棉袄。
只不过,棉花票不太够,只能找出一件旧棉袄,重新换个面。
搞定了衣服之后,刘淑英又买了一些糖果,他们是外来的,现在跟知青点的人关系也不好,可能没几个人愿意来吃酒席。
张学文说提议买一些糖,等到结婚那天,他到知青点接刘淑英回新房(也就是徐妍的房子)时,路上看见小孩或行人分一分,当作是沾沾喜气。
除此之外,刘淑英又买了些肉和菜,东西差不多就全了。
虽然不打算办酒席,但是张学文跟知青点的刘明耀、还有李明伟的关系不错,这两个人还是要请一下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许小磊和杨清河搬走了,张学文结婚了,于明明不知所踪。
以后男知青只剩下李明伟和刘明耀了。
大家伙坐在一起吃顿饭,他们俩这婚礼也就算办过了。
两人往国营饭店走的时候,刘淑华犹豫了好一会儿,最终鼓起勇气开口问。
“肖知青,我结婚的那天,你能来吃顿饭吗?”